眼皮跳是病吗?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患上面肌痉挛?
眼皮跳是病吗?什么情况下需要警惕患上面肌痉挛?
导言
近日,随着江医神经外科党支部首期科普小课堂圆满落幕,“面肌痉挛”引起了广大市民朋友的关注,今天,科室专家再次针对这一疾病给大家好生科普一盘~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民间对于眼皮跳的解释,这当然没有科学道理。
眼皮跳,也就是眼睑跳动,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偶尔出现是很正常的,也不必担心。
如果频繁的出现眼睑跳动,就有可能是病理状态了,极有可能换上了一种功能性疾病:面肌痉挛。
认识面肌痉挛
生活中,“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在大家看来只是一次眼睑的跳动,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面肌频繁的跳动有可能形成一种疾病——“面肌痉挛”即老百姓口中的“面抽”。
因此面肌痉挛指的是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的不自主抽搐,往往从眼睑开始,而后蔓延至嘴角,脸部,甚至是脖子,多见于40-60岁的中年女性。目前已知可能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后颅窝容积小以及遗传等。
面肌痉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血管压迫
主要是临近的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或粗大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所致,这部分患者约占80%~90%。
2.占位性病变
桥小脑角区的肉芽肿、肿瘤及囊肿压迫面神经也可引起面肌痉挛,这部分患者约占0.8%。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为面肌痉挛?
发病初期
多表现为眼轮匝肌间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动”
病情进展
逐渐缓慢扩散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侧颈阔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为明显。
严重者可引起面部疼痛,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等。
伴随症状
面肌痉挛影响视力、听力、睡眠等,个别患者还伴有头痛、耳鸣、耳聋、听觉过敏、面部血管舒缩功能素乱等,部分患者会表现焦虑、忧虑等。
面肌痉挛可以治愈吗?
如果是疲劳或精神压力导致的眼皮跳动,休息后症状就会缓解从而治愈,但若是面肌痉挛反复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则有可能是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导致,这种就无法自愈了,我们应当尽早的检查和积极的治疗。
常采用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面肌痉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以及手术治疗,而手术微血管减压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效果显著以及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同时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可达95%以上,因此手术治疗为目前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采用较多的方式。同时微血管减压术还成功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以及顽固性偏头痛等疾病。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适应症包括哪些?
1.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CT或MRI排除继发性病变。
2.面肌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手术意愿强烈。
3.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疗效差、无效、药物过敏或毒副作用时应积极手术。
4.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手术。
5.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的患者,如认为首次手术减压不够充分,且术后异常肌反应(AMR)检测阳性者,可考虑早期再次手术。
如何预防面肌痉挛的发生?
1.注意面部保暖,出门佩戴口罩,避免冷水洗脸。
2.多摄入富含粗纤维,动物血,动物蛋白的食物,味觉障碍的患者注意食物的冷热度,避免烫伤,少食多餐,避免坚硬,生冷,刺激性食物。
3.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不过度紧张。
4.注意适度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江医神经外科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出现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专业治疗。同时,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