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32:1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让你的身体更健康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穴位组合,由金元时期的医家马丹阳总结并推广。这套疗法涵盖足三里、内庭、曲池等多个重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主治疾病。通过按摩或针灸这些穴位,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如缓解胃痛、头痛、便秘等多种症状。这套疗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效果显著,非常适合日常保健使用。

01

天星十二穴的位置与功能

足三里

  • 位置:膝盖种子骨凹沟下四指宽处,足三里穴在四指宽处下方、胫股的外侧凹陷。
  • 功效: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 主治:肠胃功能差容易引起腿肿、膝、(胫骨)酸、感冒、羸瘦、劳损等慢性病,胃寒、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中风、水肿、下肢不遂、心悸。

内庭

  • 位置:脚的第二指、第三指的中间上五分处。
  • 功效:清胃止痛,通调腑气。
  • 主治:齿痛、口、喉痹、腹胀、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最主要可用以治疗四肢冰冷的现象。

曲池

  • 位置:弯曲手肘时,在肘窝横纹头外端尽头处,在骨头的边缘可以找到它。
  • 功效: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高血压、癫狂、上肢不遂、肘臂肿痛、吐泻、痢疾。

合谷

  • 位置:在大拇指跟食指的中间这个虎口,虎口开叉的上面一寸。
  • 功效:疏风解表,镇痛通络。
  •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失音、面肿、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半身不遂、指挛臂痛、热病无汗、多汗、耳聋、耳鸣、腹痛、经闭、滞产、痢疾、小儿惊风。

委中

  • 位置:位于膝盖的后面,大腿与小腿交会的腿弯弯处的横纹正中央。
  • 功效:凉血泻热,舒筋活络。
  •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承山

  • 位置:俯卧,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用力伸小腿时,在人字纹的凹陷中取穴。
  • 功效:舒筋脉,理肛疾。
  • 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

太冲

  • 位置:脚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缝间,往上1寸(约一个拇指横宽)处。
  •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利胆、明目。
  •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下肢痿痹,黄疸、肝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滞产、月经不调、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近视、视力减退、青光眼、结膜炎、血小板减少症、面肌痉挛、手指震颤、震颤性麻痹。

昆仑

  • 位置:位置在足外踝的后方与足跟筋的中间,昆仑,指山名,形容外踝高突如山,穴在其后,故名。
  • 功效:清头明目,利腰摧产。
  •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疟疾、腰痛、肩背拘急、足跟痛、小儿惊风、难产。

环跳

  • 位置:在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交界处。
  • 功效:舒筋活络,通经活血。
  • 主治:髋关节疼痛、下肢痹症、半身不遂、腰痛、坐骨神经痛。

阳陵泉

  • 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 功效:疏筋利节,清热利湿。
  • 主治:膝关节炎、胆囊炎、下肢痿痹、半身不遂、口苦、胁痛、黄疸、小儿惊风。

通里

  • 位置: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通络。
  • 主治:心悸失眠、暴喑、腕臂痛、舌强不语。

列缺

  • 位置:在前臂,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功效:宣肺止咳,理气通络。
  • 主治:感冒咳嗽、口眼歪斜、咽喉肿痛、齿痛、手腕痛。
02

实际应用案例

一位大姐因干活扭到了脚踝,西医建议做一系列检查和手术。但一位老中医仅通过简单的手法调整,就在短时间内让大姐恢复了行走能力,甚至能够跳起来。这个案例展示了天星十二穴在实际应用中的神奇效果。

03

使用建议

  1. 自我保健:对于一些常见的症状,如胃寒、头痛、发热等,可以在专业指导下尝试自我按摩相应的穴位。
  2. 专业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
  3. 注意事项
    • 孕妇应避免刺激合谷、三阴交等可能引发流产的穴位。
    • 操作时应注意手法轻重,避免过度刺激。
    • 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天星十二穴作为中医针灸学的重要遗产,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应用,现代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其显著疗效。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穴位的位置与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传统疗法来维护自身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