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拯救数亿人!偏头痛新疗法重大突破:破解先兆与疼痛关联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04:4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拯救数亿人!偏头痛新疗法重大突破:破解先兆与疼痛关联

偏头痛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全球有数亿人正遭受着偏头痛的困扰。根据当前研究数据显示,偏头痛的全球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0%,也就是每 10 个人当中就有 1 人患有偏头痛。
然而,现有医学仍未对偏头痛的病理有清晰的了解,并且偏头痛的现有疗法对相当大一部分患者均是无效的。

因此,除止疼药以外,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这就需要对偏头痛的病理和发生机制进行更深层的研究。

在7月4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科学》杂志上,来自哥本哈根大学转化神经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发表了针对偏头痛机制的最新研究,详细说明了与先兆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与随后的偏头痛之间的联系,从一定程度上解开了偏头痛谜题的关键一环。

据研究数据统计,偏头痛病例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头痛之前会有先兆产生,先兆症状可能包括视觉中出现闪光、盲点、复视、头部有刺痛感或某部分肢体感到麻木。这些症状的是一种知觉障碍,通常在头痛前 5 至 60 分钟出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先兆?并且先兆症状还主要集中出现在视觉上呢?

根据已知研究,这些偏头痛先兆症状来源于一种被称为“皮质扩散抑制(CSD)”的现象所造成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皮质扩散抑制”是由于谷氨酸和钾的扩散而引起的神经元和其他细胞的暂时去极化,这些去极化反应像水波扩散一样辐射到大脑各处,降低脑中的氧气水平并破坏正常的血液流动。

而这种去极化反应通常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处理中心,因此视觉皮层首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视觉中带有闪光点或盲点等异常。现有研究只能论证该“皮质扩散抑制”现象在引发偏头痛中起主要作用,但作用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同时,“皮质扩散抑制”在大脑皮层中造成的病理异常,只会影响视觉系统产生视觉异常,但器官本身是无法感觉到疼痛的,因此偏头痛患者大脑和周围感觉神经之间的交流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也就是说,目前尚不清楚,作用在大脑皮层中的“皮质扩散抑制”是如何影响外周神经(大脑与身体其他部位之间传输信息的通信网络,负责发送触觉和疼痛等信息的感觉神经),进而激活痛觉受体,激发人的疼痛感知的。

偏头痛激发过程示意图

为了攻克这一问题,研究人对小鼠进行“皮质扩散抑制”试验发现,“皮质扩散抑制”会诱导脑脊液(CSF)中产生带有炎症的蛋白质,进而增加能激活三叉神经的蛋白质的表达。

同时,研究人员在血脑屏障中发现了一个前人未知的细小间隙,正是这一间隙的存在允许脑脊液直接流入三叉神经节,使得感觉神经直接暴露于那些能够激活三叉神经的蛋白混合物中。

大脑和三叉神经细胞之间的非突触信号传导随之建立,从而受到激活的幼鼠三叉神经引发了头痛。

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在大脑一侧释放的炎症蛋白质经运输,主要到达同一侧三叉神经节的神经上,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形成所谓的“”头痛——即只有头部的一侧会出现疼痛了。

该论文的主要作者,罗切斯特大学转化神经医学中心联合主任,医学博士Maiken说:“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偏头痛或是神经元激活后产生的“皮质扩散抑制”(CSD)与脑脊液携带的炎症蛋白冲刷合力促成的,这能够解释为何先兆症状与头痛会相继发生。”

更重要的是,Maiken还表示:“这些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药理学靶点用来抑制感觉神经激活,能够为预防和治疗偏头痛提供新思路,并且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大部分对现有疗法无感的患者受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