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吒之魔童降世》:MBTI视角下的成长寓言电影解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吒之魔童降世》:MBTI视角下的成长寓言电影解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ongsao.com/31394.html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动画电影,不仅以其精良的制作和精彩的剧情赢得了高票房,更因其深刻的主题和人物塑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从MBTI性格类型的角度,对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分析,并探讨电影所传达的成长、勇气和自我认同等主题。

电影剧情与MBTI特质

哪吒: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少年,诞生时被认定为邪恶怪物,却英勇挑战命运,最终成为勇敢、聪明、仁慈的英雄,其成长过程反映了MBTI类型中的INFP(内向、情感、感知)特质。INFP型的人通常有强烈的道德观念和人性主义精神,关心他人感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哪吒与天庭的冒险和与龙王的战斗。

李靖:哪吒的父亲,典型的ESTJ(外向、实感、判断)角色,严格、严肃,虔诚于家庭和社会秩序,对哪吒的教育虽严厉但为其未来着想,反映了ESTJ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担当。

太乙真人:哪吒的导师,典型的INFP角色,仁慈、敏感,对魔法和神秘力量有浓厚兴趣,教导方式看似随意实则尊重哪吒个性和引导其心灵成长。

电影所传达的主题和信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只是动画片,更是成长寓言:电影讲述了关于成长、勇气和自我认同的故事,哪吒代表每个渴望自由、勇敢面对困境的年轻人,鼓励观众挑战命运,追求梦想,与INFP型的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相符。

票房与争议:截至八月三十一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已上映三十七天,票房收入超过《流浪地球》,但也面临抄袭指责。其实这是“剧红是非多”的现象,很多攻击都是无直接证据的传闻,部分是为了炒作。

从心理学视角看电影

异常行为的心理根源:哪吒起初作恶多端,内心痛苦,人性本善的他需要认同和关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他在生理、安全需求满足后,强烈渴望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其成长历程是在这5种需求中追寻的过程。

父母之爱:李靖准备用生命换哪吒生命,父爱深沉,父母应是孩子生命中的天然咨询师,孩子应感恩父母之爱,父母也应珍惜对孩子的影响力。

邪不压正与行为改变信念:哪吒从混世魔王到正义凛然,敖丙从纠结惆怅到改邪归正,他们通过“试错”找到正确方向,行为改变信念,心理学中的“试错说”和NLP技术都能解释这一过程。

电影的价值

《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独特的MBTI角色设定和深入主题,成功传达了成长、勇气和自我认同的信息,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关于人性、勇气和希望的寓言,如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是全片点睛之笔,赋能效果极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