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健康公平与环保齐飞
世界卫生日:健康公平与环保齐飞
2024年4月7日是第75个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今年的主题定为“我的健康,我的权利”,旨在呼吁全球关注健康公平问题。在这一主题下,健康公平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健康公平的全球挑战与中国实践,分析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的相互作用,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健康公平:全球挑战与中国实践
健康公平是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关键。然而,全球健康不公平现象依然严峻。据WHO统计,2021年全球有45亿人(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无法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0%。造成这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不作为、资金不足、歧视等。
中国在推动健康公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以诊断公平为例,诊断是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环节。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表示,中国在诊断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在结核病筛查中应用AI辅助阅读胸部X光片技术,使得筛查变得更便宜、更容易。此外,中国自主研发的疟疾快速检测产品已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为全球快检市场提供了新的选择。
环境保护与公共卫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据统计,约24%的全球疾病负担与环境条件有关。清洁的空气、稳定的气候、充足的供水等都是良好健康的重要前提。在中国,环境保护与健康促进已形成良性互动。
以空气污染治理为例,能源基金会支持的大气治理费用效益评估研究显示,“十三五”至“十四五”期间,中国全社会投资清洁空气约2.4万亿元,取得了显著的健康收益。具体而言,健康风险降低了21.5%,累计协同二氧化碳减排量超过24亿吨。这一成果表明,环境保护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带来巨大的健康效益。
未来展望:协同推进健康公平与环境保护
健康公平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环境是实现健康公平的基础;另一方面,健康公平的实现也能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大在健康和环保领域的投入,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技术创新,同时注重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已确定23个地区为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这标志着中国在环境健康领域的探索进入新阶段。通过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将为全国范围内的环境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健康公平与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和成就,不仅改善了本国人民的健康状况,也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未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