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州、宁波、上海:三城垃圾治理经验大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01: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州、宁波、上海:三城垃圾治理经验大揭秘

近年来,苏州、宁波、上海在垃圾治理方面持续发力,各展风采。三座城市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垃圾治理模式,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更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01

苏州:党建引领下的“三三制”模式

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创新推出的“三三制”模式,成为当地垃圾治理的一大亮点。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三元共建”,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格局。

在富康新村,这一模式得到了生动实践。小区党支部、物业和业委会紧密配合,通过定期巡查、上门宣传等方式,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接近100%,投放准确率达到98%。这一成功经验也推动了苏州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2023年度全市共有54个小区获评垃圾分类五星小区。

02

宁波:智慧化驱动的两网融合

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宁波在垃圾分类智能化方面走在前列。海曙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该中心采用“机械智能分选+人工干预分选+归类自动打包”的智能分选线,日分拣作业能力达70吨,分选效率比人工提升了约50%。

宁波还创新性地实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实现了“居民有收益、企业有市场、政府有降本”的三赢局面。截至2023年底,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100%,垃圾分类投放精准率超过90%,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03

上海:全产业链闭环管理

上海作为先行先试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早、标准高。自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上海建立了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涵盖源头分类、中端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链条管理。

在末端处理方面,上海已建成3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2座干垃圾焚烧设施,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同时,上海还建立了1.5万余个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形成较为完善的资源回收网络。通过持续的宣传动员和制度保障,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居民垃圾分类合格率达96%,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排名第一。

04

三城经验的共性与差异

三座城市在垃圾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既体现了各自特色,也展现出一些共性:

  1. 党建引领作用显著:无论是苏州的“三三制”还是宁波的“居-业-物”协同模式,都凸显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垃圾分类中的核心作用。

  2. 智能化技术支撑:宁波的智慧分拣系统和上海的信息化平台,展示了科技在提升垃圾分类效率中的重要作用。

  3. 全民参与氛围浓厚:三座城市都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如苏州的星级小区评定、宁波的绿色账户积分等。

  4. 闭环管理体系: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理,三座城市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垃圾分类处理链条。

05

对其他城市的借鉴意义

苏州、宁波、上海的垃圾治理经验,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1. 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基层党组织带动,可以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2. 科技创新驱动: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垃圾分类效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完善闭环体系:建立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理的完整链条,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关键。

  4. 注重社会参与:通过政策激励和宣传教育,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是垃圾分类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5. 因地制宜施策: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创新管理模式,是提升垃圾分类实效的重要途径。

三座城市的实践表明,垃圾分类不仅是环境治理的需要,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通过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破解垃圾治理难题,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