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物馆揭秘八国联军掠夺文物:一场迟到的归还
德国博物馆揭秘八国联军掠夺文物:一场迟到的归还
近日,德国柏林的大型博物馆项目——洪堡论坛展出了一系列亚洲藏品,其中包括许多来自中国的文物。这些文物的展出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们精美的艺术价值,更因为它们背后那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的文物掠夺。
德国博物馆的溯源行动
2021年底,德国七家博物馆联合启动了“追踪义和团文物”溯源项目。这一项目由柏林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克里斯蒂娜·霍华德和汉堡民族学博物馆研究员苏珊·克内德尔等人推动,目前已有多达100多家德国博物馆和机构参与协助。
霍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大部分藏品是在1900年世纪之交来到柏林的。她讲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德国士兵和军官的故事,他们在战争胜利后疯狂掠夺中国文物,整船的艺术品被运往欧洲。
克内德尔则是在研究中发现一把1789年的中国七弦琴与其琴盒不匹配,从而开始关注馆藏中其他可疑的藏品。她秘密编制了一份来源可疑物品的清单,这份清单越来越长。
文物的具体情况
柏林民族学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拉尔斯·克里斯蒂安·柯赫表示,这些博物馆的中国藏品数量庞大。其中,亚洲艺术博物馆约有6500件,柏林民族学博物馆约有17000件。在洪堡论坛展览中,总共展出了1000多件与中国有地理联系的物品。
展出的文物种类繁多,包括陶瓷品、弥勒佛、青铜器、画卷等。这些文物大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掠夺的,其中许多是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欧洲的。
德国的文物归还政策
德国博物馆不仅对文物进行溯源研究,还积极与中国展开合作。今年2月底在慕尼黑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与德国博物馆来源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了会面。8家德国博物馆首次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识别被掠夺的艺术品以及如何处理这些艺术品。
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和美国史密森学会正在建立一个专注于亚洲艺术品来源的国际研究网络,这将为文物归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
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德国在帮助中国文物回归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文物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和尊严。德国博物馆的这一举动,不仅有助于推动文物的归还进程,也为中德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搭建了新的桥梁。
正如柯赫馆长所说:“物品应归属何处,是我们正在合作探讨的方面。我们很快与之达成了一致,即这些文物将来也必须在欧洲展出。因为非洲同事认为,这样做有助于大家更好了解这段共同的历史,并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这一项目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这样的合作,中德两国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共同面对历史,为构建更加平等、开放的国际文化合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