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粤语的娇娇机器人,如何点亮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会说粤语的娇娇机器人,如何点亮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北京路步行街上,一个会说粤语的机器人正在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它就是由科大讯飞推出的“娇娇”机器人,不仅能够流利地用粤语与市民交流,还能提供各种信息查询和互动娱乐服务。
技术创新:让机器学会“讲白话”
粤语作为中国八大方言之一,拥有8500万使用者,但由于其复杂的发音系统和独特的语法结构,一直是AI语音识别领域的难点。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粤语常被视为一种“低资源语言”。
科大讯飞通过大量的粤语语音样本收集和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成功突破了这一难题。其“讯飞听见”系统支持粤语识别和转写,准确率高达98%。在实现这一突破的过程中,科大讯飞团队需要克服以下挑战:
语料库不足:相比普通话,粤语的语音数据资源相对匮乏。Common Voice中,粤语的语音数据仅有198小时,远低于普通话的1232小时。
发音多样性:粤语有9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4个。此外,不同地区的粤语发音也存在差异,如广州话、香港话就有明显区别。
口语化表达:粤语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语差异较大,很多常用词汇在书面语中找不到对应表达。例如,“乱噏廿四”(lyun6 up1 jaa6 sei3)常被写成“乱 up 廿四”。
应用场景:智慧服务的贴心助手
在北京路步行街上,娇娇机器人主要承担以下角色:
信息查询: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历史背景、周边设施等信息。例如,当游客询问“南越王宫博物馆怎么走?”时,娇娇不仅能给出清晰的路线指引,还能用粤语讲述南越王宫的历史故事。
互动娱乐:通过粤语对话、粤剧演唱等形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娱乐体验。娇娇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推荐附近的美食和特色店铺。
文化推广:作为岭南文化的“小使者”,娇娇用粤语传播广府文化,让外来游客也能感受粤语的魅力。
文化传承: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
娇娇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文化的传承。在AI时代,如何让地方语言和文化不被边缘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娇娇机器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通过AI技术,让机器学会说粤语,既能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又能传承和推广岭南文化。
正如语言学家沙皮尔所说:“口语影响着人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当AI学会了说粤语,它就成为了岭南文化的一部分,让科技与传统完美融合。
未来展望:AI与地方文化的双向奔赴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像娇娇这样的机器人出现在各地的街头巷尾。它们不仅能说当地的方言,还能讲述当地的故事,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当AI学会了说粤语,它就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温度的伙伴。”这种温度,正是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