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入选非遗:一个节日的全球价值
春节入选非遗:一个节日的全球价值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传来,不仅让中国人倍感自豪,也让全世界看到了这一古老节日的独特魅力。
春节:承载千年文化智慧
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哲学理念。从上古时期的年终祭祀,到现代的电子鞭炮和微信拜年,过年习俗在文化内涵上包罗万象,在实践形式上纷繁多样,在精神内核上始终不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价:“传统春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议题有密切关联。”春节的习俗和实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全面衔接,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全球视野下的春节价值
从全球性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春节文化,我们才能更为深刻地领悟到其背后常被忽视的正向功能与作用。春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7个“优先行动领域”中的6个紧密相连:
- 在粮食安全方面,春节包含着粮食种植、加工、保存,以及年节食品备制的知识和实践,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
- 在优质教育方面,春节的相关习俗、知识、技能及传承方式为教育体系提供了丰富资源。
- 在性别平等方面,春节习俗中的性别平等观念越来越得以凸显。
- 在包容性经济发展方面,春节产生的消费需求为社区成员的可持续生计和体面就业提供了重要机会。
- 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春节习俗不断强化着礼敬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观念。
- 在和平与社会凝聚力方面,春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传达着“和合”理念。
春节走向世界
春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海外华人社区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在世界许多地方,春节的庆祝活动如张贴春联、挂灯笼、舞龙舞狮等,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当地新民俗的一部分。
目前,世界上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将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浮动假日,再次印证了春节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弘扬和谐、和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认真履行保护承诺,携手各方,以非遗为桥梁和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是一个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节日,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如今,春节已从中国人的节日,变成世界的节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