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B/D亮相,中国航母舰载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歼-15B/D亮相,中国航母舰载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在南海某海域展开联合演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歼-15B和歼-15D两款新型舰载战斗机的首次公开亮相。这两款新型舰载机不仅展示了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最新实力,也标志着中国在舰载机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歼-15B:从滑跃到弹射的跨越
歼-15B是在原有歼-15基础上的重大改进型号,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弹射起飞方式。相比早期的滑跃起飞,弹射起飞能显著提升战斗机的载弹量和作战半径。歼-15B配备了新型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取消了空速管,座舱也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动力系统方面,歼-15B在沿用AL-31F发动机的同时,也已开始测试国产WS-10涡扇发动机。
歼-15D:航母编队的“电战利剑”
歼-15D是中国首款舰载电子战飞机,其设计思路与美国EA-18G“咆哮者”类似,但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2.5吨,超过“咆哮者”的30吨。该机型在翼尖安装了大型电子战吊舱,移除了IRST传感器和机炮,机身周围配备了额外的共形天线和刀型天线。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挂载的鹰击-91反辐射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速度可达3.6马赫,能够有效压制敌方雷达系统。
与福建舰的完美配合
随着福建舰的服役,中国航母将进入电磁弹射时代。歼-15B/D作为新一代舰载机,完全兼容电磁弹射系统。这意味着它们不仅能在中国现有的辽宁舰和山东舰上使用,更能在福建舰上发挥最大效能。这种跨平台应用能力,不仅提高了舰载机的使用灵活性,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国际对比: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与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相比,歼-15B在最大起飞重量和载弹量上具有优势。而歼-15D作为中国第二型专用电子战机,其综合性能已达到或超过EA-18G“咆哮者”的水平。这表明中国在舰载机技术领域已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
未来展望:航母战斗群的新战力
歼-15B/D的服役,将显著提升中国航母战斗群的综合作战能力。歼-15B的更大载弹量和更远作战半径,将增强编队的空中打击能力;而歼-15D的电子战能力,将为编队提供重要的电磁优势。随着福建舰的加入,中国海军将形成三航母编队,进一步提升海上力量投送能力和战略威慑力。
此次歼-15B/D的亮相,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航空力量的最新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在舰载机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随着这些新型舰载机的服役,中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地区稳定提供更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