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电机业绩预告违规遭罚:从预盈到亏损的反转与教训
方正电机业绩预告违规遭罚:从预盈到亏损的反转与教训
方正电机因业绩预告披露不准确,从预计盈利2000万至3000万变为亏损1000万以内,遭到浙江证监局警示,董事长兼总经理牛铭奎、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牟健对此负主要责任。此事件再次提醒上市公司需重视业绩预告的准确性,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业绩预告“变脸”:从预盈到亏损
2023年初,方正电机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至3000万元。然而,仅数月后,公司却突然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测2023年度扣非后净利润将出现1000万元至0万元的亏损。最终年报披露的扣非后净利润为-84.92万元,与最初的预告相差悬殊。
这一业绩预告的“变脸”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浙江证监局随即对方正电机展开调查,并最终认定公司在业绩预告披露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监管重拳出击:警示函与罚款齐发
针对方正电机的违规行为,浙江证监局采取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了证监局的警示函,董事长兼总经理牛铭奎、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牟健因未能履行勤勉尽责的义务,被认定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此外,方正电机还因其他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遭到进一步处罚。浙江证监局查明,公司2018年以来对“三包费”的会计估计不合理、不恰当地扩大已转让资产的商誉相关资产组,导致5年虚增利润总额总计约1.92亿元。对此,证监局决定对方正电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牟健给予警告,并处以130万元罚款;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牛铭奎给予警告,并处以80万元罚款。方正电机和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款610万元。
市场用脚投票:股价创历史新低
方正电机的违规行为不仅招致监管处罚,也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自今年1月初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公司股价开始加速下跌。截至2月6日,方正电机收跌3.43%报4.22元/股,这已是该股连续第8个交易日下跌,短期仍未有明显止跌迹象。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跌幅已超40%,创下历史新低。
审计机构失职:致同所被罚没301万
更令人震惊的是,方正电机的财务问题并非偶然。浙江证监局查明,公司2018-2022年连续5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9年至2022年因不恰当地扩大上海海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商誉相关资产组,导致商誉减值准备计提金额不准确。而作为公司2019-2022年财务报表审计机构的致同会计师事务所,连续4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却未能发现这些财务造假行为。
致同所的失职行为也遭到了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证监会决定没收致同所业务收入160万元,并处以141万元罚款;对签字会计师曾涛、高飞、陈颖、戴思敏分别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总计罚没金额达301万元。
内控缺陷暴露:资金占用与关联交易违规
进一步调查发现,方正电机的违规行为远不止于此。公司还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等违规行为。2017年至2020年,公司原实际控制人张敏分别占用公司资金2000万元、13392万元、3250万元、1290万元;2018年至2022年,公司董事长牛铭奎及部分研发团队工作人员,通过关联方上海聚颉、上海正缘等以研发费、服务费等名义占用公司资金。同时,2017年至2019年,方正电机未披露与上海聚颉发生的关联交易;2019年至2021年,未披露与上海正缘发生的关联交易。
这些违规行为暴露出方正电机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也反映出公司管理层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失职。
反思与启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
方正电机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上市公司需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则:准确、及时的业绩预告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任何虚假或误导性信息都可能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管理层应切实履行勤勉尽责义务:董事长、董秘等关键岗位人员需对公司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披露负责,任何疏忽或故意隐瞒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审计机构要发挥“看门人”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格遵循审计准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加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企业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防止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监管机构需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监管机构应及时发现、严肃处理,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方正电机的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是资本市场的基石。只有各方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