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来袭,小麦产量告急!
干旱来袭,小麦产量告急!
9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名为《全球干旱威胁:区域和全球干旱趋势及未来预测》的报告。报告显示,尽管洪水和风暴等与水相关的灾害在世界一些地区愈演愈烈,但近几十年来,地球上超过3/4的土地却变得更干旱。
全球干旱加剧,小麦主产区告急
据报告,在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间,地球上约有77.6%的陆地经历了更为干燥的气候。同期,干旱地区增加430万平方公里,超出了印度国土面积(约328万平方公里)近1/3。近几十年来,全球约有7.6%的陆地已跨越干旱阈值,即从非干旱地区变为干旱地区,或干旱程度加剧。这些地区大多从湿润地区转变为干旱地区,给农业、生态系统和当地人民带来严重后果。
环太平洋国家涉及东亚、东南亚、美洲、大洋洲,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29个国家和地区,是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的主产区。这些国家的农业活动不同程度受到拉尼娜的影响。
美国中部作为主要小麦种植区,2020-2023年期间遭遇严重干旱。中国小麦主产区位于东部,拉尼娜现象对春小麦单产影响较大。澳大利亚因拉尼娜现象连续三年小麦增产。阿根廷因干旱面临小麦减产风险。
国际小麦市场波动加剧
近日,美国三家小麦期货市场收盘普遍上涨。CBOT软红冬小麦的3月期约上涨了14.25美分,涨幅高达2.7%,收于545美分/蒲式耳;KBCT硬红冬小麦市场的3月期约上涨了9.25美分,涨幅为1.7%,报561美分/蒲式耳;MGE硬红春小麦则呈现出类似的上涨趋势,涨幅为1.6%。
这种快速的上涨态势主要受到邻池大豆和玉米市场走强的影响。分析师指出,小麦期货的波动并不是由于其自身消息面的推动,而是比价提振的结果。然而,美国农业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冬小麦种植的预估面积超出了贸易的普遍预期,这一消息对市场的利多预期有所稀释。
数据显示,小麦需求的疲软、美元汇率的走强等都导致美国小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下降,这限制了小麦市场的上涨空间。即便如此,市场参与者依然密切关注进口国的采购兴趣。一些交易商指出,目前进口国的采购活动相对平淡,这通常会对小麦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检验周报,截至2025年1月9日的一周,美国小麦的出口检验量为288,895吨,较前一周下降了30%,然而同比却增长了19%,墨西哥依然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也在小麦出口方面面临挑战,咨询机构Sovecon最新估计,俄罗斯1月份的小麦出口量将降至7350万蒲式耳,同比下降41%,创下了一年多以来的最低月度出口。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的出口变化直接影响着世界小麦市场的行情。
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双管齐下
面对严峻的干旱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完善“天气指数保险+衍生品”模式,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耐旱作物,加大收储力度,稳定市场价格。
卑诗省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早期行动,以确保所有人和社区能够在现今和未来数年发生干旱时保持安全。卑诗省的降雨及降雪量持续低于往常水平,这对水位产生了持久的影响。2023年,80%的地区出现严重干旱。2024年4月,平均积雪量处于历史最低点。
室内省水提示包括缩短淋浴时间、刷牙或剃须时关水、维修漏水的厕所、避免洗车、使用洗衣机时充分利用空间等。室外省水提示包括遵守地区的用水限制、每星期只淋洒草地一次、在早上或晚上浇水以减少蒸发、收集雨水或循环使用水源等。
很多社区都有提供回扣或奖励措施,以帮助人们省钱和减少用水。如果可以的话,请改用省水的水龙头、厕所和洗衣机;安装雨水收集桶;改善灌溉、土壤或改种抗旱的园艺植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商品市场的波动性也显得愈发明显。从长远来看,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小麦与其他农产品市场的联动效应,合理调配投资组合,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与此同时,关注进口国的需求变化、汇率波动及政策变动,将成为参与农产品市场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