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邯郸杀人案:未成年恶犯是否该判死刑?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03:3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邯郸杀人案:未成年恶犯是否该判死刑?

2024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初中生杀人案。三名13周岁的未成年人——张某某、李某和马某某,因与同班同学王某某存在矛盾,竟密谋将其杀害以夺取钱财。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更引发了社会对"低龄犯罪"的广泛讨论。

01

案件详情与判决

2024年3月10日,四名初中生一同前往一处废弃蔬菜大棚。途中,张某某指使李某告知马某某他们的杀人计划。到达后,张某某用铁锹攻击王某某,李某协助控制,而马某某在目睹犯罪后逃离现场。杀害王某某后,张某某和李某将其掩埋,并分赃处理了受害者的手机等物品。

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令人深思:主犯张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从犯李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而马某某因未直接参与犯罪,在案发后协助警方找到尸体,依法不予刑事处罚,接受专门矫治教育。

02

法律视角:年龄与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起案件中,三名被告人均未满14周岁,但鉴于案件性质极其恶劣,最高检依法核准追诉。主犯张某某因策划并直接实施杀人行为,被判处无期徒刑;从犯李某参与预谋及犯罪执行,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马某某虽知情但未直接参与犯罪,在案发后协助警方找到尸体,依法不予刑事处罚,接受专门矫治教育。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指出,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不应仅依据年龄,更应考虑其行为特征。她提出,对于特别严重的杀人或伤害至死案件,可以从作案人的四个特征来判断其责任能力:作案前对犯罪目标的选择性、犯罪工具的准备性、犯罪实施中的顺序步骤性以及作案中及作案后的反侦查表现。

03

社会影响与反思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法律专家指出,低龄并非恶性犯罪的"免罪金牌",最高检的核准追诉决定体现了对此类严重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

案件也暴露出家庭教育和学校监管的不足。许多涉罪未成年人来自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家庭,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方面也存在缺失,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容忽视。随着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容易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这些都可能成为诱发犯罪的因素。

04

预防措施

要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沟通能力,对出现问题的孩子加强教育管理,纠正其思想偏差。同时,家长在对子女进行生活指导和管理时,一定要有耐心,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情感需求。

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识别各类常见犯罪,传授防范暴力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技能。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安全保障配套机制,加强校内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发现和化解安全隐患。

社会层面,司法机关应发挥保护功效。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适用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制度,坚持教育、感化、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通过人性化审判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做好后续安置工作,保证他们复学、就业等不受歧视。

邯郸这起未成年人杀人案,不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诸多问题。它提醒我们,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