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数据库助力医学研究新突破
中药数据库助力医学研究新突破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数据库正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从新药研发到临床诊断,从健康管理到文化传播,中药数据库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I赋能,中药数据库迎来新突破
2023年以来,中医药领域掀起了一股AI大模型研发热潮。据统计,已有20多个相关大模型相继问世,涉及辅助诊断、影像诊断、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这些大模型的背后,不仅有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身影,更有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的参与。
在临床应用方面,AI智能中医诊疗仪已在不少中医院投入使用。通过采集患者的面相和舌象,结合数据库中的知识,AI系统能够快速给出体质分析报告和养生建议。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正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现代中医四诊仪,旨在通过临床图片信息和AI技术实现症型分型,未来还将进一步指导中医药的精准治疗。
政策引领,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
为推动中医药数字化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9年10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2024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个方面的具体举措,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数智中医药”。
根据文件要求,未来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数字化辅助中医服务能力提升: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打造集预防、治疗、康复、个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数字中医药服务模式。
- 智能设备研发:鼓励研发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智能电子病历、智能预诊随访等系统,提升中医药数据智能化采集能力。
- 医疗资源共享:推进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互联互通,促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 健康管理创新:鼓励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中医健康监测设备和治未病健康管理平台。
- 人才培养:鼓励应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化传承工作室”“数字诊室”等。
- 科技创新:强化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
- 文化传播:支持建立中医药古籍数据库、中医药文物数据库、中医药知识库。
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前景广阔,但中医药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高质量临床数据的缺乏。目前,虽然积累了大量经典古籍类的文本数据,但在临床试验等关键领域的数据梳理仍显不足。此外,数据分散、缺乏标准化,以及涉及患者隐私和伦理问题,都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
专家指出,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中药通常通过多成分、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多个药物靶点,产生整合协同效应。这种复杂性使得中药新药研究难以筛选出单一有效成分,需要在方法学和研究策略上进行创新。因此,如何用现代科学方法解析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让中医药与靶点数据库实现有效对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未来展望
面对挑战,业界正在积极行动。2021年,华为云推出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为中医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2024年11月,华为云联合天士力及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起数智中医药创新联盟,旨在促进现代科技与中医药创新的深度融合。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中药数据库将在医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合海量数据资源,AI技术将为中医药的精准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强大助力,推动中医药事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