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手段,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阻塞的证据。本文将详细介绍冠心病的各种辅助检查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冠心病的诊断流程。
1.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患者症状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大多数情况下,心电图结果没有特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可表现为S-T段异常压低,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则可能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则表现为明显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
-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
- 亚急性期:仅表现为异常Q波和T波倒置(梗死后几天到几周)
- 慢性或陈旧期:仅见异常Q波(3-6个月)
若S-T段抬高持续6个月以上,可能并发室壁瘤。T波持久倒置则称为老年心肌梗死伴冠状动脉缺血。
2. 心电图负荷试验
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负荷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对于无症状或症状短暂难以捕捉的患者,通过运动或药物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ST-T变化,可以证实心肌缺血的存在。运动负荷试验最为常用,但对心肌梗死患者禁用。
3.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期连续记录和分析患者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该技术由Holter于1947年发明,也被称为Holter监测。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和记录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如一过性心肌缺血时的ST-T变化等。动态心电图具有无创、方便的特点,易于患者接受。
4. 核素心肌显像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病史和心电图排除心绞痛的患者,或者不能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域,明确缺血的位置和范围。结合运动负荷试验,可以提高检出率。
5.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查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和左心室功能,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室壁瘤、心腔血栓形成、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然而,其准确性与超声波检查员的经验密切相关。
6. 血液学检查
血脂、血糖等指标通常需要通过采血来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心肌钙蛋白是最常用的指标。
7. 冠状动脉CT
多层螺旋CT心脏和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低危、快速的检查方法,已逐渐成为冠心病早期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以下情况:
- 其他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核素心肌灌注)无法确诊
- 低风险冠心病患者的诊断
- 可疑冠心病但不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 无症状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筛查
- 已知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或手术后随访
8.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成像技术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并可以进一步指导治疗。血管内超声(IVUS)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状和狭窄程度。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能更好地观察血管腔和血管壁变化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左心室造影可评估心功能。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包括:
- 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严重的患者,考虑进行旁路移植手术
- 胸痛类似心绞痛但无法确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