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教你正确止血
中国红十字会教你正确止血
在中国,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意外伤害需要紧急医疗救助,其中止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急救技能之一。作为中国最大的人道主义组织,中国红十字会在普及止血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的止血指南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发布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手册》中,详细介绍了止血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院外止血处理时,救护员首先要做好自我防护,如有条件,应戴好医用手套、护目镜或其他能有效隔离的物品,避免自身被感染。
少量出血的处理
对于轻微的擦伤或割伤造成的少量出血,可以使用创口贴或干净的纱布、手绢等包扎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大量出血的处理
检查伤口内是否有小异物,如果有表浅的小异物,先将其取出;如果有大的异物嵌入,不要拔出,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用敷料或干净的布料覆盖在伤口上,用手直接持续用力压迫止血;如果伤口有大的异物,不要直接压迫异物,防止伤害扩大,这时,可避开异物压迫伤口。如果敷料被血液浸透,不要更换,再取敷料覆盖在原有的敷料上继续压迫止血。
压迫止血5-10分钟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环绕敷料加压包扎(可用环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8字包扎等方法),包扎后检查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可过紧或过松。如果伤口有大的异物,包扎时要避开异物。
如果创伤严重,在应急止血的同时,尽快送医或拨打120寻求急救。如果现场没有绷带或三角巾,可用领带、红领巾、布条、丝巾等代替。
止血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使用易掉毛的敷料,防止粘附到伤口上;
伤口有较大异物时,千万不要拔出;
包扎应松紧适度,不要过紧,防止远端组织因缺血受损伤;
不要用手直接接触伤员的血液,处理前戴好手套,处理伤口后,要用肥皂、流动的水彻底洗手。如有可能,尽量让伤者自我压迫止血,救护员提供帮助。
后续处理
院外创伤应急止血后,要视伤情送医作进一步规范治疗。
对动物咬伤,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咨询是否需要做狂犬病预防;
如果伤口被不洁物污染,要咨询医生是否做破伤风预防;
如果私自处理的伤口出现炎症,要尽快送医作规范治疗。
中国红十字会的止血培训活动
为了普及止血知识和技能,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以广州为例,2024年,广州市红十字会持续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截至2024年12月底,新训、复训救护师资共4期283人,培训红十字救护员70652人,开展应急救护公益讲座1233场,惠及170198人。历年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8.98万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3.65%。
在培训内容方面,中国红十字会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例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手册(2023年版)》统一了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授课内容,规范了心肺复苏CPR+AED及外出血的止血包扎与骨折固定实操标准要求。同时,培训还注重提高授课质量,探讨解决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如何参与止血培训
中国红十字会为公众提供了多种参与止血培训的途径。公众可以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官网查询各地开展的培训班信息并进行报名,也可以通过“资源库”线上进行课程的理论学习。此外,各地红十字会还会定期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
以深圳为例,急救中心针对不同公众群体,开发进阶式免费的急救培训课程,并在全市设立了16家急救培训基地和2个急救培训教学点。市民可以通过公众号报名参加培训,成为“初级救护员”。
结语
掌握止血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更能够为专业医疗人员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发布权威指南、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致力于提高全民的急救能力。让我们积极参与止血培训,为构建和谐安全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