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金名片!宁波两地上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国字号”金名片!宁波两地上榜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认定结果,宁波市的北仑区和奉化区成功通过国家评估,创建成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北仑区:教育优先战略下的均衡发展之路
北仑地处世界第一大港核心港区,是浙江省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市区第一方阵。目前,北仑区教育系统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8所,学生总数超过10万人,其中义务段学校45所,学生超过6万人。
在北仑开发建设40周年、北仑教育发展40周年之际成功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标志着北仑义务教育发展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教育优先战略的持续贯彻
北仑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重数量、更重质量,重硬件、更重软件,重指标、更重内涵”的鲜明导向,以系统思维探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北仑路径。
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均衡”,北仑教育人筚路蓝缕、高歌向前。2018年起,北仑又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新目标,加快补齐短板,推动义务教育由均衡向优质迭代升级。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两县创建”先后被列为北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行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核心目标。党委政府在发展规划上优先考虑教育,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给予了北仑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厚实底气。
区教育局联合大数据中心,精准分析人口趋势,完善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公共资源供给机制,5年投用12个义务段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3万个,今明两年还将新增学位1.1万个。同时,注重资源统筹,实现无12班以下规模学校,标准化学校100%覆盖。在每年新增约4000名适龄儿童的背景下,确保了符合条件儿童100%在北仑接受高品质的义务教育。
截至2023年,北仑在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已连续4年获得A等,在七优享“学有优教”工作中,排名全省第5,全市第1!北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先后在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研讨班、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研讨会交流。
创新驱动下的教育改革
北仑区在教育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前列,举办中小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让孩子们在一个巨大的“项目化学习”载体中,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硬件建设上,北仑区率先实现中小学教室空调、智慧黑板、智能灯光、食堂保温箱等硬件全覆盖,每所学校都有塑胶田径场,室内运动馆建设率达90%。聚焦最拥堵和最偏远地区学校,开设定制微公交站点,集成校园智能安防系统、风雨接送廊、1米公交站、志愿者护学岗,打造具有儿童友好辨识度的最美上学路。
在政策创新上,北仑区率先试行积分入学政策,实现随迁子女“1分入学”。坚持教育公平,省市率先实现义务段公办学校覆盖率、义务教育免费率两个100%。原外来工子女学校与高品质学校结为融合型教共体,逐年下沉优质师资,显著改善办学面貌。
在举措创新上,北仑区率先建立家长成长学院、率先推开“三位一体”暑期托管服务、率先建立校家社研学线路,成功创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全国首批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浙江省劳动教育示范区。
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北仑区建立了“三横三纵”教育人才体系,努力打造德能双优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创新出台《北仑区加快引进培育优秀教育人才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区管校聘”改革,落实“评聘分离”“一年一聘”“可上可下”的骨干教师聘任新办法,完善教师发展激励基金分配方案,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和成长内驱力。
针对相对偏远薄弱学校,北仑设置了偏远学校教师任教津贴、特岗津贴、骨干教师津贴,重点提升待遇保障,使教师岗位更有吸引力。近3年,北仑定向招聘60名面向偏远学校的特设岗位新教师,定向评聘23名偏远学校特设岗位骨干教师,近2年向偏远学校流动优秀师资212人次,让城乡学校队伍结构更加科学均衡。
北仑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前置新教师培养时间,举办北仑籍师范类大学新生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准教师打下坚实基础,胜任回乡任教。全区先后建立了104个特级教师、名师、骨干、名班主任工作站(室、点),新教师100%与中坚教师结对,定期开展青年、骨干教师素养检测,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才。
奉化区: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区教育局紧抓群众想、群众盼,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启动创建,2021年接受省级评估,2022年接受两次省级复核,2023年10月通过国家级实地审核。期间,教育部督导局副局长杨宇带队来奉调研指导,广西、无锡等地也曾组团来奉参观学习。
省厅领导参观走访龙津实验学校
经过数年努力,奉化区有效扩大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近三分之一义务段学校实施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达标率实现100%。先后与上师大、浙师大、杭师大等优质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新培育名优骨干教师200余人。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七优享”工作成效列全省第一档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奉化区通过新建、迁建、扩建等多种方式,有效扩大了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凤鸣未来学校于2023年秋季学期启用,总投资约2.8亿元,总建筑面积近3.56万平方米,不仅有现代化的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美艺楼、食堂等,还有奉化区首个“地下接送”系统,地下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凤鸣未来学校
学校不仅设施“过硬”,还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办学提升“内力”。杭师大定期选派专家,成立课程规划、学科研修、教育科研、班主任队伍等项目,带领教师开展卷入式研修,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自2023年成立至今,该校已新增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等6人次,市优质课2个。
在人口新流入地区,奉化区新建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宁波实验学校等,增加公办学校。在老城区难以扩建的区域,又迁建了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奉化实验学校(初中部)、实验小学、溪口中心小学等校,让学校有了更大发展空间。而对尚有空间、群众确有需求的区域,该区对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奉化实验学校(小学部)、西坞中心小学、畸山小学等学校进行扩建、升级,让周边群众享受到更多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区新增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公办学位近12000个。
教师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
为激发“家门口的好学校”更大内生动力,区教育局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全力做好“育人”文章。以新教师分配及城乡教师交流为突破口,实行人事门槛制调配,在“共同体”的助力下让教师“跟岗学习”“顶岗培养”“强岗深造”“精岗服务”,将教师从学校人变成多校联合体的人,不仅促进教师走向成长快车道,也有力推动了师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武岭小学学生迎国庆
区教育局启动“强师赋能”计划,制定《新时代“凤麓名师”建设实施办法》,成立“林卫民名校长工作室”,全力做强“校长专业发展高端研修班”“一二三奠基行动”等优势品牌项目,新增专技二、三级专家3人,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正高级教师6人、省特级教师6人,名优骨干教师(校长)市级47人、区级204人,6个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10个课例入选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师干训经验也在省、市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新教师入职宣誓
教育局还与知名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先后共建上师大附属宁波实验学校、浙师大附属奉化实验学校、杭师大附属凤鸣未来学校,引进“源头活水”,导入优质导师力量、科学管理模式、先进教学理念,为加快打造高品质教育注入强劲动能。
“林卫民名校长工作室”揭牌
满足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奉化区坚持以“应入尽入、优质共享、简化手续、就近入学”为原则,尽全力保障随迁子女就学权利。降低“入学门槛”,以公办学校为主接纳随迁子女,全区90%以上义务段公办学校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占比超过50%以上。
松岙中学课后服务诗词吟诵与创作课程
针对托管后“接送难、交通堵”问题,奉化区升级了“雏鹰专线”服务,时间推迟到下午课后服务结束后,涉及125条干线、499个站点,覆盖了除奉化主城区以外的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惠及5000余名学生,有效提升了群众教育共富“获得感”。
“雏鹰专线”延时接送
畸山小学“子愚陶艺”课程
北仑区和奉化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改革创新举措和教师队伍建设,两区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