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禁入楼道:一场关乎生命安全的攻坚战
电动自行车禁入楼道:一场关乎生命安全的攻坚战
2024年12月,全国多地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其中一起发生在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的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受伤。经初步调查,火灾是由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发的。这一悲剧再次敲响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的警钟。
为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根据规定,对拒不改正的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将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将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这一规定的出台并非偶然。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同比上升79.9%。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发生在夜间,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例如,2023年5月14日,广州市海珠区宝岗西后横街一民房发生火灾,造成5人死亡,火灾原因与电动自行车电池有关。
各地消防部门定期公布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和数据分析,以提醒公众重视消防安全。以宜昌市为例,2024年12月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2起,均为蓄电池故障(热失控)引起,其中1起发生在室内,1起发生在室外。这些案例表明,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不容忽视。
2025年2月起,四川达州等地实施新的电动车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禁止带电池上楼充电,违者将处以警告或500元以下罚款。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些居民反映,小区内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费用偏高,导致部分用户不得不将电动自行车带回家充电。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和物业应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合理定价,同时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
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事关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政府、物业和居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