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史研读:民族间和平交往与交融是汉契交往的历史基础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史研读:民族间和平交往与交融是汉契交往的历史基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并非只有战争与冲突。本文从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角度,探讨了汉族与契丹族之间和平交往的历史基础,并介绍了"羁縻"制度这一独特的民族治理方式,展现了古代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智慧。

古代史研读:民族间和平交往与交融是汉契交往的历史基础——在历史长河中,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双方相互接触交往也并非仅通过战争。从经济结构上来看,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之间具有互补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双方不得不处于一种共生关系之中,这是双方能够开展和平交聘交往的深层次原因。游牧民族与汉民族自古以来就发展了多样的和平交流方式,因此宋辽交聘并不是宋辽的凭空构想,在历史上就是有章可循,有史可依的。

所谓羁縻,《史记·司马相如·索隐》说“案:羁,马络头也。縻,牛缰也。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羁縻制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本性和民族观,将少数民族人民视作牛马,而把少数民族上层充作牵牛拴马的“络头”和“牛缰”,通过这些民族上层使一些尚未能够实行直接统治和管理的少数民族,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达到皇权一统理念与现实的统一。

在具体处理民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也会根据当事者的民族身份不同使用不同的法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