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高考地理中的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是中国常见的两种特殊地貌类型,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价值,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地貌的定义、特征、形成过程及其分布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一、丹霞地貌
(1)简介:巨厚红色砂, 砾岩层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 沿垂直节理发育成平顶、陡崖、 孤立突出的堡状、塔状、针状、柱状、方山状或峰林状地形。
(2)形态特征:顶平、身陡、麓缓。
(2)形成过程:红色沉积岩受到流水侵蚀,风化作用,重力崩塌,塑造成陡崖(简单来说)详细过程:
①陆相红层沉积物形成(在低处,流水沉积碎屑物,固结成岩,形成红色砂,砾岩层)
②地壳抬升(地壳被水平挤压,地表抬升,垂直节理发育(裂隙)
③红色岩层被外力破坏(流水沿着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化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丹霞地貌)
(流水侵蚀包括降水的直接侵蚀和河流对地表的侵蚀)
④基部岩层常因差异侵蚀或风华凹进,上部岩层失稳,沿节理发生重力崩塌
(3)分布地区:分布于美国西部,中欧,澳大利亚,在中国分布最广,分布于东南 40%,西南 24%,西北地区 18%。
(4)巨厚沉积岩形成过程
①外力作用:流水带来碎屑物在低处沉积,然后固结成岩
②沉积环境:以陆相沉积为主(粒径:砂岩<砾岩)
③沉积物质:砂岩,砾岩为主
(5)为什么是红色的?
岩石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红色的三价铁。
(6)从山顶的地形和土壤的角度分析,分析山顶植被多于陡崖的原因?
答:山顶与陡崖相比较为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比陡崖好,土壤含水量更高,因此植被种类和数量较多。
(7)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相较于山麓地区,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答:山顶与山麓相比,面积更小,土层更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山麓更干旱,发育耐旱植被。
二、雅丹地貌
(1)简介: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雅丹地貌形成条件:
①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基础。因对雅丹的定义不一致, 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②环境条件: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 50 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③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的包括风力和流水等。
(3)描述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①地质时期海洋或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岩层;
②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
③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环境,强风沿裂缝侵蚀;
④较软的岩层被(差异)风蚀风化,形成凹槽,坚硬岩层出露形成台地;
⑤形成凹槽、台地走向与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
(4)水上雅丹
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一里坪湖苦水沟、西台吉乃尔湖、鸭湖东台吉乃尔湖如一串珍珠,镶嵌在东台吉乃尔河的尾闾地带。近20年间,这里的湖泊群变化多端,水上雅丹如精灵般闪现。这片世界罕见的水上雅丹,远看像无数岛屿屹立湖中,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
(水上雅丹:雅丹地貌形成后+水,说清楚水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