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上山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万年上山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新年伊始,喜讯传来。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备受关注的上山文化遗址群成功入选。这一消息不仅为金华市带来了珍贵的新年礼物,更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
上山文化遗址群此次申报的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金华市首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人类稻作文明的起源地,上山文化见证了古老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上山文化主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表示,此次进入名单,可谓名正言顺,由此可见上山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在逐渐上升。列入名单,意味着上山文化遗址群的遗产价值和保护价值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宣告其申遗又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万年上山是人类稻作文明的起源地
据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评审标准参照世界遗产的申报标准,每个项目不仅在所在地区,而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具有突出的价值,其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管理状况要处于良好状态。《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基本仿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审世界遗产的程序,由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对各地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形成待审项目后提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专家委员会选派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科学保护理念、熟悉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的专家赴现场考察,并及时形成该考察项目价值、世界遗产标准、保护管理状况等方面的评估报告,提交专家委员会会议讨论。专家委员会会议对各位考察专家形成的评估报告进行讨论,作出推荐决定,并指定专家作出项目推荐评估意见,提交国家文物局审议并向社会公布。
1996年,中国首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截至2024年10月,全球世界遗产数为1223项,其中文化遗产933项。中国已拥有世界遗产59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0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5项。中国世界遗产数位居世界第二位。考古遗址入选的5处,分别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土司遗址,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云南省澄江化石遗址。其中,土司遗址由湖南、湖北、贵州三省“捆绑申遗”,2015年7月成功获评。
早在14年前,金华市就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2010年8月2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丹霞”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由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中国境内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自然遗产,包含的6个申报点分别是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遗憾的是,方岩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方岩是最初9个“捆绑申遗”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之一,为浙江原定省内唯一一个丹霞地貌“申遗”风景区,后为确保成功,又增加了江郎山,两个景区作为浙江境内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捆绑申遗”。可谁能想到,结果后来者居上,江郎山因“中国丹霞”一举成为浙江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实现了浙江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2010年8月4日,《金华日报》在显著版面刊发深度报道《永康方岩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上山文化遗址群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金华市再燃“申遗”斗志。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凝聚各方力量,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联合申遗。2023年,浦江上山遗址牵头完成《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申报,推动《上山遗址群突出普遍价值研究课题》《上山文化遗址群规划与工程设计导则》《上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3—2025)》《上山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等4个申遗文本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申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就浙江省而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用了10年,大运河用了8年,良渚古城遗址更是经过了80年考古研究、22年准备、3年冲刺才获得成功。上山文化是遗址群申遗,情况更加复杂。
上山遗址发掘现场
在省委、市委相关部门指导下,浦江举全县之力,咬定目标、迎难而上,“两步走”申遗路线图稳步推进:
第一步:从现在到2025年,深入做好上山文化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宣传,擦亮万年上山文化标识,不断提升上山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力争新增1至2个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完成上山文化考古遗址公园群落架构;创建上山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高标准完成上山遗址博物馆(世界稻源博物馆)建设;力争上山文化遗址群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第二步:到203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新年前夕,提前完成上山文化遗址群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目标,振奋人心。
上山,是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现上山村)的一座不知名的小土丘。2000年秋冬之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浦阳江流域考古调查队在此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定名为上山遗址。上山遗址遗存以大口盆为典型的夹炭红衣陶器和以石磨盘、石磨棒为典型的砾石器及石片石器最具物质标识性,经碳十四年代初步测定,遗址年代距今约11400年至8600年,为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将浙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上溯至一万年。
距今约10000年的上山文化大口盆
考古学家在上山遗址发现了丰富的一万年前的稻作遗存,其中有4粒完整的炭化稻米,经分析研究,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连同上山遗址发现的水稻栽培、收割、加工、食用等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
浦江上山造址出土的万年炭化稻米2006年11月7日,在“中国第四届环境考古学大会暨上山遗址学术研讨会”上,这种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存被命名为上山文化,是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是“万年浙江”的文化之源。经过20余年的考古调查,截至目前,在浙江省金华、衢州、绍兴、台州4个市12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4处,这些遗址以钱塘江流域的金衢盆地为分布中心,形成了一个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的遗址群,是迄今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在世界范围内也非常罕见。
上山文化遗址群分布图
上山文化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文化遗存,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上山文化遗址群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定居聚落,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上山文化酒器之——陶壶
上山文化遗址群作为“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重要文明历史发展节点的见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指出,浦江上山遗址距今有一万多年,正处于万年文化的轴心。已故“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后为上山文化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
2024年5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布上山文化重要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2024年9月,上山文化内容编入全国义务教育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和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上山文化内容编入全国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早在良渚成功申遗前,浙江社科院《浙江发展蓝皮书(2015)》(文化卷)向蒋乐平约稿,在“钱塘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保护现状及建议”中,蒋乐平就提出了“上山文化遗址有申遗的价值”。
2018年5月11日,《金华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报道《上山文化走进美国华盛顿 中外专家期待“上山申遗”》。这是我国媒体对“上山申遗”的最早报道。蒋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植物考古学家、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教授Gary Crawford在参观了永康湖西遗址后也认为,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群具有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
蒋乐平
“Gary Crawford多次到过湖西遗址。上山遗址只在陶片里看到烧积在里面的稻米,而湖西遗址土层经过淘洗、浮选,就发现了很多的炭化米粒,现在我们看到的最完整的稻米就是在湖西遗址发现的,保存很好,里面的纹理都有,而且不止一颗,有很多。上山一万年,真正被国际学术界接受的就是湖西遗址,因为它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蒋乐平介绍,湖西遗址是金华城区过来最近的一处遗址,紧邻高速路口。宽敞、笔直的溪心路将遗址分为南北两个区域,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湖西遗址是浙江省已经发现的24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省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24处,其中金华占2/3,达17处之多,分别为:浦江上山遗址、后陈遗址,永康庙山遗址、太婆山遗址、蓭山遗址、长田遗址、湖西遗址、长城里遗址,武义大公山遗址,婺城区园上遗址,金华开发区山下周遗址、青阳山遗址、三潭山遗址、木禾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东阳老鹰山遗址,兰溪皂洞口遗址。24处遗址除仙居下汤遗址和临海峙山头遗址外,均位于钱塘江上游地区,集中在金衢盆地。
2019年7月26日,《金华日报》再次在显著位置刊发深度报道《良渚成功申遗 上山还有多远》,报道反映了金华人民共同的心声:“今天,属于良渚时刻。下一个,会是我们的万年上山吗?”2022年5月13日,浙江省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第一次工作例会在浦江县召开,上山文化正式迈出申遗第一步——浦江县上山遗址、嵊州市小黄山遗址、义乌市桥头遗址、永康市湖西遗址、龙游县荷花山遗址、仙居县下汤遗址6个遗址分布所在县市签订联合申遗合作协议。
“上山文化”联合申遗城市签约仪式
上山文化考古发掘工作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上山文化申遗”。2022年,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上升为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写入浙江省十五次党代会报告。
“上山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很高兴看到浦江,包括整个上山文化遗址群各区县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而且对待这个事都非常认真,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申遗权威专家,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长期从事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和保护规划,其经手的高句丽遗址、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元上都遗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良渚古城遗址,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她认为:上山申遗具有重大意义,可见证“农业起源”中的“稻作起源”这一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是继良渚之后可直接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重大文化遗产。
申遗路漫漫,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山”申遗迈出铿锵第一步。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