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长平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牧野之战、垓下之战、鄢陵之战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战役:长平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牧野之战、垓下之战、鄢陵之战
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无数场战役,其中一些战役因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而被载入史册。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六场战役:长平之战、赤壁之战、巨鹿之战、牧野之战、垓下之战和鄢陵之战。这些战役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47年(前260年),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展开激战,长平之战也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此战初期,秦国数战连胜,赵军损失严重,此后,赵将廉颇开始据险死守。
秦国见状,采用了反间计,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而是惧怕曾大败秦国的赵奢之子赵括。赵王中计,以赵括替换廉颇。
赵括上任后遵赵王意图,变更了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这边,则暗中命白起为帅。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实施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策略。
最终,秦军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白起一战名扬天下,而赵国则元气大伤。
据传,长平一战秦军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之多。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赤壁之战
建安13年(208年),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企图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
孙权则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率精兵三万与刘备军联合,溯长江西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双方隔江对峙。
之后,周瑜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心理,采纳黄盖的诈降计策,采用火攻的方式攻击曹军。
黄盖率领十艘装满柴草和膏油的战船,假装投降向北岸的曹军前进。
当船只接近曹营时,一起点火,借助风势直冲由铁链连起来的曹军战船阵营。曹军被突如其来的火攻打得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赤壁之战是继阖闾破楚之后,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孙刘联军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对敌,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击败了曹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
这场战役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巨鹿之战
秦二世2年(前208年),秦朝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楚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无忧。
遂渡过黄河,与王离的20万长城军汇合,攻打赵国。赵军大败,逃进了钜鹿城。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率军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输送粮草的甬道。期间,赵王向各国求救,但都以失败告终。
之后,楚怀王阵营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刘邦为主帅,进攻关中。
秦二世三年(前28年)11月,项羽杀死观望不前的宋义后威望大增,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此后,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决战。
期间,项羽破釜沉舟,率先猛攻秦军,以少胜多。带动畏缩不前的诸侯义军,最终一起全歼王离军。八个月后,又迫使章邯的20万秦军投降。
巨鹿战争后,项羽成为了各路义军实际上的盟主。经此一战,加之刘邦西路大军攻破武关、蓝田,秦朝主力尽丧,加速覆亡。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的发生时间,从前1130年到前1018年,各方说法不一。
起因是帝辛(商纣王)出征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
于是,周武王联军于牧野发起了跟商军的决战。联军士气高昂,采取火攻的战术,成功地击败了商朝军队。商纣王最终兵败自焚,商朝也因此灭亡。
关于此战,《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意为商纣王虽战胜了东夷,却因此失去了天下。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则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
垓下之战
前203年8月,项羽与刘邦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9月,项羽率十万楚军向南撤军,而刘邦也欲西返。
之后,张良、陈平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并建议刘邦“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陈平的建议,违背协议,向楚军突然发起追击。
至夏南时,刘邦约韩信、彭越南下,共围楚军。但韩信和彭越未如约出兵,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最终,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封给韩信和彭越大片土地,才搬动了韩、彭二人,同时,又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
最终,汉军形成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正式开始。
三十万汉军由韩信统领,分五部,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则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
楚军由项羽统领,计约十万。
战中,韩信先率前中军佯攻,不利后撤退。随后,汉军左右纵兵攻上,形势瞬间对楚军不利。此时,韩信乘势率中军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大败后,楚军陷入了四面楚歌。眼见大势已去,项羽便乘夜率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身后五千汉军紧追不舍。
最终,突至乌江边的项羽仅剩28骑相随。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项羽带领余部与汉军拼死搏杀,最后,31岁的项羽自刎而死。
毫无疑问,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决胜战役。韩信采用了佯攻后撤、侧翼包夹、四面楚歌等战术,成功地击败了楚军。此战标志着楚汉相争的结束,汉朝由此建立。
鄢陵之战
周简王9年(前577年),晋国的属国——郑国,兴兵攻打楚国的属国——许国,攻入许都外城,许国被迫割地求和。
作为报复,前576年,楚国起兵暴打郑国,接着又伐卫国。
紧接着,晋国中军将栾书又要报复楚国,但遭到韩厥的反对。一系列的属国战争,激发了晋楚两国的争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