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当心诺如病毒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常被忽略
开学当心诺如病毒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常被忽略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的高发季节,其传播能力极强。除了常见的粪口传播方式,诺如病毒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封闭、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可能引发疫情。本文将详细介绍诺如病毒气溶胶的传播机制、特点以及预防措施。
什么是诺如病毒气溶胶?
诺如病毒气溶胶是指病毒附着在固体或液体微粒上形成悬浮于空气中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气溶胶主要在感染者剧烈呕吐或水冲马桶粪便时产生。
诺如病毒气溶胶是如何传播的?
诺如病毒气溶胶可能通过呼吸进入上呼吸道,甚至肺部。尤其是直径约为1微米的气溶胶颗粒有10%~30%的概率附着于口腔、鼻腔和气管内,随后被吞咽进入消化道,导致敏感者患胃肠炎。若气溶胶沉降在地面或物体表面,也可能导致接触传播。
诺如病毒气溶胶的特点
- 传播距离远:诺如病毒气溶胶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10微米,能随气流传播至较远地方。其中,大于5微米颗粒的传播距离常在2—3米内,而小于等于5微米颗粒能传播3—8米。
- 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在封闭环境中,5—10微米气溶胶颗粒仅悬浮几十分钟。小于5微米颗粒能悬浮更长时间,但病毒的含量会随着时间快速降低。
- 污染周围物体:在密闭且人群密集的场所,气溶胶会随着空气扩散,除少量颗粒被人群吸入,还可能附着在一定范围内的物体表面,如衣物等。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气溶胶传播?
- 加强通风换气:在密闭或半密闭环境,尤其是公共卫生间(厕所),定时通风。
- 保持安全距离:在人员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 保持个人卫生:远离吐泻物以及污染物;接触到吐泻物或疑似污染物后,立即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至少20秒,并用流水冲洗。
- 正确处理呕吐物和排泄物
- 地面或物体表面的吐泻物:用5000–10000 mg/L含氯消毒液(如1:10稀释的84消毒液)浸透的吸水材料覆盖吐泻物,包裹后密封处理,并对周围3—8米范围内喷洒足量的1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0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30分钟。
- 马桶或容器内的吐泻物:倒入10000mg/L—20000mg/L含氯消毒液(如1:5稀释的84消毒液),作用1小时后冲走。
- 衣物、被褥等织物:消毒处理并移除污染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如1:100稀释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
- 及时就医和居家隔离:若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尽量居家隔离,避免接触他人。
- 健康生活方式:诺如病毒气溶胶传播仅限特殊环境。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无需过度紧张,就可减少感染风险。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肠道感染病毒,也称为诺瓦克病毒。别看它个头小,却有着巨大的“能量”。它可是急性胃肠炎的“罪魁祸首”,传播能力极强,几乎所有人都对它没有抵抗力,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都有可能被它盯上。诺如病毒全年无休,不过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它就像“上班打卡”一样,进入活跃期,这个时候被它感染而引发腹泻的情况明显增多,所以人们也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冬季呕吐病”。我国一直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中进行报告管理。
诺如病毒之所以能在人群中“兴风作浪”,主要是因为它有几个“厉害的本领”:
- 一是环境抵抗力强。它可以在0到6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存活,普通的热水无法烫死诺如病毒,75%的酒精、免洗洗手液无法灭活诺如病毒,诺如病毒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
- 二是感染剂量低。感染诺如病毒,不需要大量的病毒入侵身体,仅仅18-2800个病毒粒子就可能让你中招。而一旦有人感染,一次就能排出数十亿个病毒粒子。
- 三是排毒时间长。从潜伏期开始,病人就已经在悄无声息地排出诺如病毒了。发病后的2-5天,更是排毒的高峰期,而且这种排毒状态会持续2~3周,甚至在一些特殊的免疫抑制病人身上,排毒期还会超过56天。
- 四是免疫保护时间短。即使你之前感染过诺如病毒,身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也只能维持6-24个月,之后你依然有可能再次被同一种毒株或者不同毒株的诺如病毒感染。
- 五是潜伏期较短。通常为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
诺如病毒的这些特点,也导致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诺如病毒的主要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发热、畏寒、头痛和肌肉酸痛等。有趣的是,儿童更容易出现呕吐症状,而成人则更多地表现为腹泻。有时候,这些症状还会被大家误当成“食物中毒”或者“胃肠型感冒”。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却没有任何症状,他们就像“隐形的传播者”,自己不知道感染了,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把病毒传播给他人。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 人传人:这是诺如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当感染者呕吐或腹泻时,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或飞沫。周围的人一旦吸入这些气溶胶,就可能被感染。此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呕吐物、粪便,或者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表面后,再用手触摸口鼻,也会让病毒乘虚而入。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人员密集且接触频繁的场所,这种传播方式极易导致疫情的暴发。
- 经水传播:如果饮用水源被诺如病毒污染,而又没有经过有效的净化和消毒处理,饮用这样的水就会感染病毒。
- 经食物传播:牡蛎等贝类海鲜,是一种天然滤食生物,如果水体被诺如病毒污染,则可能导致贝类的污染。生食或未彻底煮熟这些贝类,就可能将病毒吃进肚子里。此外,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沙拉、水果拼盘等冷食,也是常见的传播途径。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