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摄入竟影响肠道菌群,小心心血管健康!
盐分摄入竟影响肠道菌群,小心心血管健康!
最新研究表明,盐分摄入不仅会影响心血管健康,还会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进而影响整体代谢健康。华盛顿大学胃肠病学家克里斯托弗·达曼发现,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减少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导致血压升高和代谢紊乱。
盐,作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摄入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克以内。过量摄入盐分是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及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
近期研究发现,盐分摄入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进一步影响着心血管健康。高盐摄入会显著影响小鼠和人类的肠道微生物群,减少有益的乳酸菌种类。这种微生物群变化与各种组织和器官中Th17细胞增加相关,加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盐敏感性高血压等疾病。补充减少的乳酸菌种类可缓解这些负面影响。
高盐摄入与自身免疫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高盐摄入与自身免疫之间的联系之:Th17细胞与肠道微生物群
2013年的一项关键的发现指出高盐摄入或致实验性自身免疫,增强Th17细胞分化。人体实验结果也支持了此观点,显示短期高盐饮食会增加外周血Th17细胞。而高IL-17水平则关联高血压和多种自身免疫病。高盐还可以通过肠-脑轴引发肠道Th17反应,致神经血管失调和认知障碍。多种自身免疫病模型研究显示,高盐饮食会加剧症状。由此可见,高盐或激活T细胞亚群、促进IL-17产生,影响心血管和自身免疫病。高盐摄入与自身免疫之间的联系之:调节性T细胞
除了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外,高钠摄入还影响调节性T细胞(Tregs),这些细胞对维持免疫稳态和预防自身免疫至关重要。高盐条件可诱导Tregs获得更具炎症性的Th17样表型,可能损害其调节功能。这种盐诱导的Treg功能障碍可能促进自身免疫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进展。高盐摄入与自身免疫之间的联系之:线粒体
研究还发现钠与线粒体功能关系密切,能够影响细胞代谢和多种疾病。钠在细胞内积聚,尤其在线粒体内积聚,会损害其功能,影响其产生能量。心脏缺血时钠积聚,会减少线粒体呼吸和ATP生成,类似现象见于2型糖尿病,与心脏衰竭有关。
钠还影响免疫细胞,NCLX调控其跨膜作用。钠与线粒体膜磷脂相互作用,影响电子传递链,抑制功能,长期影响Tregs等细胞。高盐还诱导表观遗传变化,影响代谢途径,如促进有氧糖酵解,减少氧化磷酸化。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自然·免疫学》发表意大利研究团队的最新发现:食盐可以增强杀伤性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力。通过小鼠实验,他们发现高盐饮食可以增强T细胞的抗癌能力,并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这一发现虽然令人振奋,但专家也指出,高盐饮食对身体的影响总体上弊大于利。
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鉴定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的两个核心功能群——“基石功能群”和“病生功能群”。研究提出的“两个竞争功能群”(TCG)模型为个性化定量评估菌群失调和肠道健康提供了全新的通用标准。这一突破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赵立平教授指出,核心菌群是指为人类健康提供必需功能,对于维护和支持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菌群成员。要理解这类系统的运作、寻找核心成员,虽然方法不同,但最核心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Stable relationships signify core components,即稳定的关系意味着核心的成员。
因此,在寻找菌群核心成员时,我们首先关注人类普遍存在的菌,然后进一步筛选那些在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仍然保持稳定的互作关系。比如,某些菌之间表现出长期的竞争关系,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它们的竞争格局始终保持稳定;另一些协作关系的菌,则总是共同升降。这些关系稳定不变的菌,可能就是菌群里的核心成员。
从进化的角度讲,任何生物学现象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时间自然选择的结果。菌与菌的这种稳定关系也是如此,一定是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另外,菌与人也有共进化,菌与菌的关系中对宿主健康有重要作用的稳定关系更可能被保留下来。
综上所述,盐分摄入量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关系密切,高盐摄入会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虽然最新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增强T细胞的抗癌能力,但总体而言,过量摄入盐分对身体健康弊大于利。因此,建议日常生活中限制高度加工食品的摄入,尤其是咸味食品,以维护肠道健康和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