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彝族毕摩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新出路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49:4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彝族毕摩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新出路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彝族毕摩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毕摩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智慧。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独特的文化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和影响力。

01

毕摩文化的独特魅力

毕摩,彝语意为“祭师”或“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祭司、巫师和知识分子。毕摩文化源于彝族原始宗教和巫术信仰,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宗教信仰方面,毕摩文化以原始宗教为核心,信仰多神制,崇拜自然、祖先和英雄。毕摩通过祭祀、法事等活动,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族兴旺。

在文学艺术方面,毕摩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特色。毕摩精通彝文,创作了丰富的诗歌、传说、史诗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信仰和审美追求。

在社会功能方面,毕摩在彝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功能。他们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解释者,通过教授徒弟、举行法事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同时,毕摩还参与调解纠纷、制定乡规民约等社会事务,为彝族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毕摩文化的传承困境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彝族毕摩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逐渐降低,毕摩文化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危险。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毕摩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

以四川省美姑县为例,该县有6850名毕摩,约占全县总人口的4%和成年男子的13.7%,是全县教师队伍总数的7倍和在校学生的五分之三。美姑县有230多种10余万卷毕摩经书,这些经书的种类和数量比美姑县办学40多年来所采用的教材之和还要多。在美姑村村有毕摩,寨寨有毕惹(毕摩学徒),一年四季,招魂驱鬼送灵的法铃声和诵经声不绝于耳,所谓被毕摩弄死了的各种“妖魔鬼怪,(泥塑或草木扎成的怪物)随处可见,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谈论鬼神,都在与鬼神打交道。相反,40多年来美姑县还有43个村,约占总人口35%的地区从未举办过学校教育。美姑县每年花在毕摩活动方面的钱“至少也有15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1996年全县财政收入的2倍和教育总投入的2.5倍”。

由于毕摩活动盛行,这些地方基础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以及教育教学质量都遭到了严重的冲击。一方面,很多原本就很贫穷或不太富裕的家庭把大量钱财花在毕摩活动上,而不愿或无力给孩子缴纳为数不多的书费和学费,致使适龄儿童入学率始终难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父母的默许和毕摩的怂恿下,很多中小学生还没有修完义务教育所规定的学习年限就成了毕摩学徒或小毕摩,因此,辍学率也相当高。在一些彝族聚居的边远山区,跟着毕摩通宵达旦地搞宗教活动成了有些青少年课外活动和有些教师八小时以外活动内容之一,不少师生都是毕摩的“得力助手”。因而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使学校的无神论教育难以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深入开展下去。很多家长相信毕摩胜过相信教师,因而在一些地方,教师爬山涉水动员学生入学,却遭到“放狗咬他”或“背毕摩回家休息”的对待。毕摩活动也严重阻碍彝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03

毕摩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面对这些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毕摩文化。例如,加大毕摩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加强毕摩文化的教育传承,培养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才;开展毕摩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学术支持。

巴莫曲布嫫是彝族毕摩文化的杰出传承人,她致力于毕摩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保护工作,出版了多部相关著作。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她提出了“五个在场”的田野研究模型,为毕摩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她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毕摩文化的理解,也为毕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

04

毕摩文化的未来展望

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彝族毕摩文化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发展。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整理毕摩文化的传统资源,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毕摩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新途径,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要加强毕摩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丰富和发展毕摩文化的内涵。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彝族毕摩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总之,彝族毕摩文化作为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在保护和传承毕摩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传统、面向未来,努力推动这一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