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你科学饮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你科学饮食
2024年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发布,这份权威指南不仅涵盖了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等基本饮食原则,还特别强调了合理搭配、全谷物摄入的重要性。无论是想要减肥还是增肌,这份指南都能为你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让你吃得更健康、更聪明。
八大核心推荐,打造健康饮食模式
新版膳食指南提出了八条核心推荐,为居民日常饮食提供科学指导:
1.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指南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具体来说,早餐至少摄入3-5种,午餐4-6种,晚餐4-5种,再加上零食1-2种。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比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在于“吃动平衡”。建议每天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同时,要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男性BMI保持在18.5-23.9,女性同样适用这一标准。
3.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指南强调,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同时,每天吃水果200-350克,喝相当于300-500毫升的液态奶,适量摄入坚果。
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每周最好吃两次鱼。同时,每月可食用动物内脏2-3次,但每次不要过多。
5.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克,烹饪油25-30克。同时,要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成年人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6.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成年人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提倡喝白水或茶水。同时,要保证规律进餐,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7.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要学会通过食品营养标签选择健康食品,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尽量在家自己烹饪。
8.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提倡使用公筷分餐制,避免食物浪费,同时也有利于控制饮食量。
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新版指南特别关注了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老年人:注重营养密度,增加身体活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能量需求降低,但对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需求并未减少。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重摄入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鸡蛋、牛奶等。同时,建议65-79岁的老年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孕妇和乳母:增加摄入量,关注特定营养素
孕妇和乳母需要增加食物摄入量,每天总水适宜摄入量分别为3000毫升和3800毫升。同时,要特别关注铁、钙、叶酸等营养素的摄入。
婴幼儿和儿童: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婴幼儿和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同时,要保证充足的奶制品摄入,促进生长发育。
素食人群:合理搭配,避免营养缺乏
素食人群要注意合理搭配植物性食物,确保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特定营养素。
实用建议:如何落实膳食指南
制定一周食谱:根据膳食指南的建议,制定一周的食谱,确保食物多样性。
学会使用食物交换份: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学会用同类食物进行替换。
关注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烧烤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
定期监测健康状况:定期测量体重、BMI等指标,评估自己的营养状况。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用餐时间:早餐要在7点到9点之间吃,午餐在12点到13点之间,晚餐在17点到19点之间,两餐之间可以加餐。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注意食物的保存和处理,避免食物中毒。
保持积极心态:健康饮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饮食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每一餐做起,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