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院百年,《荷瓶盛世》展现非遗魅力
故宫建院百年,《荷瓶盛世》展现非遗魅力
202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为庆祝这一历史节点,当代艺术巨匠崔如琢、朱炳仁、刘永森首次跨界合作,联袂打造景泰蓝非遗杰作《荷瓶盛世》。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三位大师的精湛技艺,更融合了中国画、铜雕、景泰蓝、玉雕等多种非遗技艺,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
三位大师的艺术成就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自幼师从郑诵先学习书法,后投李苦禅门下学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故宫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10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画作《荷风盛世》,2016年向故宫捐赠1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连续8年蝉联胡润艺术榜榜首。
朱炳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他独创的熔铜艺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6年在常州天宁宝塔大火中诞生,将铜雕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刘永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新中国景泰蓝行业的奠基人。自1954年开始学习景泰蓝制作工艺,完整传承了景泰蓝全部制作工艺,在业界自成一派。
《荷瓶盛世》的艺术特色
《荷瓶盛世》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耳宝月瓶”为创作原型,整体造型端庄大气。作品在工艺上精益求精,采用了景泰蓝、铜雕、玉雕等多种非遗技艺,实现了跨时空、跨领域的艺术融合。
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作品借鉴了崔如琢大师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荷风盛世》。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清净与高洁,“荷”谐音“和”,寓意和谐;荷叶的“风”谐音“逢”,寓意和谐逢盛世。这种寓意与故宫建院百年的主题相得益彰。
铜雕技艺的创新突破
朱炳仁大师将独创的熔铜艺术融入作品中,这种技艺突破了传统铜雕的限制,通过高温熔融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熔铜艺术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寻找平衡,为作品增添了现代感与艺术张力。
景泰蓝的精湛工艺
刘永森大师运用景泰蓝制作技艺,通过掐丝、点蓝等工序,将图案与色彩完美结合。景泰蓝工艺讲究线条的流畅与色彩的搭配,既要保持传统韵味,又要展现创新精神。
此外,作品还融入了玉雕、牙雕、錾刻等非遗技艺,每一种工艺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些技艺的融合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创新与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荷瓶盛世》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三位大师通过跨界合作,打破了传统工艺的界限,实现了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技艺的融合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上。
作品通过展现和谐、和美的主题,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和文化繁荣发展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和民族自信。它不仅是对故宫建院百年的献礼,更是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致敬。
展望未来
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起点。《荷瓶盛世》作为一件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艺术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创新,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