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高收益骗局:如何避开非法集资坑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29:5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高收益骗局:如何避开非法集资坑

2012年7月起,以徐勤为实际控制人的“中晋系”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假宣传等手段,承诺最高40%的年化收益率,先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00余亿元。截至案发,实际未兑付本金48亿余元,涉及1.2万余人。这起震惊全国的非法集资案件,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高收益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01

非法集资的特征与常见套路

非法集资活动形式多样,手段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 非法性: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或者违反相关金融管理规定。
  2. 利诱性:许诺还本付息或提供其他投资回报。
  3. 社会性: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02

十大领域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03

民间投融资中介

以投资理财为名义,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公开向社会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甚至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直接进行集资诈骗。

04

网络借贷

一些网贷平台通过将借款需求设计成理财产品出售给出借人,或者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等方式,使出借人资金进入平台的中间账户,形成资金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05

虚拟理财

以“互助”“慈善”“复利”等为噱头,无实体项目支撑,无明确投资标的,靠不断发展新的投资者实现虚高利润。如“MMM金融互助社区”宣称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的高额收益,投资60元至6万元,满15天即可提现。

06

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企业违法违规将整幢商业、服务业建筑划分为若干个小商铺进行销售,通过承诺售后包租、定期高额返还租金或到一定年限后回购,诱导公众购买。

07

私募基金

公开向社会宣传,以虚假或夸大项目为幌子,以保本、高收益、低门槛为诱饵,向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

08

地方交易场所

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场所涉嫌非法集资风险。有的现货电子交易所通过授权服务机构及网络平台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社会公众出售,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09

相互保险

有关人员编造虚假相互保险公司筹建项目,通过承诺高额回报方式吸引社会公众出资加盟,严重误导社会公众,涉嫌集资诈骗。

10

养老机构

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11

“消费返利”网站

消费返利网站打出“购物=储蓄”等旗号,宣称“购物”后一段时间内可分批次返还购物款,吸引社会公众投入资金。一些返利网站在提现时设置诸多限制,使参与人不可能将投入的资金全部取出,还有一些返利网站还将返利金额与参与人邀请参加的人数挂钩,成为发展下线会员式的类传销平台。

12

农民合作社

一些地方的农民合作社打着合作金融旗号,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用于转贷赚取利差或将资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等。

13

非法集资就在我们身边

14

深圳市2024年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情况

2024年,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组织各区各部门持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评定符合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条件的举报人10人,发放举报奖励金共15万元。这些案例涉及投资公司、美容店、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类型,充分说明非法集资活动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15

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1. 识别高额回报的诱惑:非法集资往往承诺高额回报,以此吸引投资者。不法分子初期可能会按时兑现承诺,但一旦资金到位后,便可能携款潜逃。投资者需对“天上掉馅饼”的说法保持高度警惕。

  2. 警惕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常通过注册合法公司,编造虚假项目,以此吸引公众投资。他们可能会以响应国家政策为幌子,甚至组织旅游考察来赢得信任。

  3. 关注虚假宣传:在宣传上,不法分子常常不惜重金,聘请明星代言、刊登专访、散发宣传单等,制造虚假声势。投资者应保持警惕,避免被华丽的宣传所迷惑。

  4. 了解法律规定:参与非法集资的损失,法律规定参与者需自行承担。因此,在投资前务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投资行为合法合规。

  5. 做好调查:在投资前,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包括公司的资质、信用状况、投资项目的真实性等。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16

结语

非法集资不仅会让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警惕,远离非法集资,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维护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