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
赫伯特·胡佛:美国第31任总统
赫伯特·胡佛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之一。他在大萧条期间担任总统,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未能有效缓解经济危机,这成为他任期内最大的挑战。然而,在进入政界之前,胡佛是一位杰出的采矿工程师和人道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救援工作中表现出色。
赫伯特·胡佛的生平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于1874年8月10日出生于爱荷华州西布兰奇,1964年10月20日在纽约市逝世。作为一名共和党人,他在1929年至1933年期间担任美国第31任总统。
赫伯特·胡佛,美国第 31 任总统
在进入政界之前,胡佛是一位出色的采矿工程师和人道主义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比利时救济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为缓解德国占领下的比利时粮食短缺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胡佛的总统任期因1929年股市崩盘引发的大萧条而受到严重影响。尽管他努力解决经济危机,包括促进志愿服务和公共工程项目,但未能有效减轻大萧条的影响。1932年,他在总统选举中败给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卸任后,胡佛继续活跃在公共生活中,撰写大量著作,并就经济问题向后来的总统提供建议。
胡佛的政策
胡佛在总统任期内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对有限政府干预的信念以及他作为一名成功的工程师和人道主义者的背景的影响。尽管大萧条迫使他调整经济政策方针,但他仍然犹豫是否要完全接受政府的广泛干预。以下是他在任期内实施的一些关键政策:
自愿主义:胡佛最初主张自愿主义,鼓励企业维持工资并避免裁员,以应对经济衰退。他相信,私营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将带来经济复苏。
公共工程项目:胡佛支持公共工程项目以刺激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机会。他的政府启动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例如胡佛水坝,但与后来的新政计划的规模相比,这些努力是有限的。
关税:胡佛于1930年签署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提高了数千种进口商品的关税。该关税旨在保护美国工业,但导致其他国家征收报复性关税,并减少国际贸易,加剧了大萧条。
美国联邦储备:胡佛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其采取行动稳定银行体系并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流动性。然而,他的努力不足以阻止大范围的银行倒闭和银行体系的崩溃。
农业政策:胡佛支持援助陷入困境的农民的措施,包括1929年《农业营销法》,该法旨在通过政府干预稳定农产品价格。然而,这些努力对于解决农业危机基本上没有效果。
重建金融公司 (RFC):胡佛于1932年建立RFC,向银行、铁路和其他企业提供贷款,试图刺激经济复苏。尽管RFC提供了一些缓解措施,但它因在解决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方面做得不够而受到批评。
总体而言,胡佛时期的政策在应对大萧条时表现出对自愿主义和有限政府干预的坚持,这最终证明不足以解决经济危机的严重性。他不愿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计划铺平了道路,该计划代表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更大幅度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