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防诈骗,这些套路要知道!
春节防诈骗,这些套路要知道!
春节前夕,电信诈骗进入高发期。据警方统计,电信诈骗案件在节日期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犯罪分子利用节日氛围和人们的疏忽心理,设计各种诈骗陷阱。武汉警方特别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特别是要关注家中父母手机中的可疑APP,防范电信诈骗。
春节期间高发的诈骗类型
虚假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会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低价年货信息,如声称有G档烟酒、特色美食等,价格低得离谱。一旦有人上当,就会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或提供银行卡信息。
红包诈骗
不法分子会发送不明来历的红包链接,诱使人们点击并套取个人信息。还有一种是集福卡类诈骗,骗子会假装赠送福卡,然后找借口索要验证码或要求支付费用。
网络社交诈骗
春节期间,诈骗分子可能会冒充熟人或通过网络交友方式实施诈骗。比如冒充亲友借钱,或者通过网络恋爱方式骗取钱财。
虚假贷款诈骗
诈骗分子会利用人们急需用钱的心理,发布虚假的低息贷款信息。一旦有人联系,就会以手续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先行转账。
冒充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客服,声称商品有问题需要退款,然后诱导受害者点击虚假链接或扫描二维码,从而盗取个人信息。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
对于网上看到的超低价商品、高额回报的投资项目等,要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贪小便宜容易吃大亏。
保护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对于陌生来电、短信和网络信息,要保持警觉,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谨慎转账
在转账前一定要多方核实对方身份。对于自称是熟人、客服或公检法人员的,要通过其他途径确认其真实性。
安装反诈软件
建议下载并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它具有来电预警和举报功能,能有效预防诈骗。
定期检查父母手机
年轻人要定期检查父母手机中安装的APP,特别是要留意一些来历不明的视频会议软件、小众聊天工具和非正规投资APP,及时清理可疑软件。
法律惩处力度加大
对于电信诈骗犯罪,我国法律有着严厉的惩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电信诈骗头目作为核心组织者,通常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他们不仅要对诈骗金额负责,还要为团伙的组织、管理以及犯罪手段的恶劣影响担责。在实际案例中,一些诈骗头目因涉案金额特别巨大,已被判处无期徒刑。
春节是团圆的时刻,也是电信诈骗的高发期。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了解常见诈骗手法,牢记防范要点,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钱袋子”,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