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航天员心理辅导:从神舟十九号看太空中的心理健康保障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26: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航天员心理辅导:从神舟十九号看太空中的心理健康保障

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其中宋令东、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航天员。

在为期六个月的太空之旅中,航天员们不仅要面对失重、辐射等物理挑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心理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又该如何应对呢?

01

太空中的心理挑战

太空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航天员在空间站中面临着多重心理压力:

  1. 空间限制:空间站虽然看起来很大,但航天员活动的区域其实非常有限。长期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空间内,很容易产生幽闭恐惧症。

  2. 噪音干扰:空间站内的各种仪器设备会持续发出噪音,这种不间断的噪音刺激会对航天员的心理造成影响。

  3. 社交限制:在长达六个月的飞行任务中,航天员每天打交道的只有几位同事,缺乏社交互动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4. 健康担忧:在太空中,航天员的身体会经历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变化,对健康的担忧也是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

  1. 突发事件:2018年国际空间站漏气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时,航天员在联盟MS-09飞船轨道舱舱壁上发现了一个直径约2毫米的圆孔,有明显的人工钻取痕迹。这一事件不仅威胁到航天器的安全,也给航天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02

心理辅导的“三阶段”模式

为了帮助航天员应对这些心理挑战,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心理辅导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地面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航天员需要接受专业心理训练和结合性心理训练。通过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同时结合跳伞、失重飞行等训练考察心理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航天员还会进行72小时睡眠剥夺实验,以增强在极端条件下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在轨运行阶段:航天员会定期与地面进行心理沟通,空间站内配备了中医四诊仪等设备,可以实现“望、闻、问、切”的远程诊疗。此外,航天员还会使用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进行理疗放松。

  3. 任务结束后的复健阶段:返回地球后,航天员会接受专业的心理复健,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地球环境。

03

对普通人的启示

航天员的心理辅导机制对普通人也有重要启示:

  1. 系统性规划: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做好系统性规划,提前预判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制定应对方案。

  2. 专业与综合相结合: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团队协作、情绪管理等。

  3. 持续关注与调整:心理健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关注和适时调整。

  4. 重视复盘与总结:任务结束后及时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个人成长。

航天员的心理辅导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需要建立系统的应对机制,培养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人生的“太空之旅”中保持身心健康,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