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警惕!青少年游戏诈骗频发,这些套路要当心
寒假警惕!青少年游戏诈骗频发,这些套路要当心
寒假即将到来,孩子们将迎来“游戏黄金期”,但也正是网络诈骗分子活跃的时候。近期,多起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诈骗案频发,需要引起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警惕。
游戏诈骗案例频发
1月2日,湘西一名学生在玩和平精英时,有网友主动添加其QQ,声称可以解除未成年防沉迷限制。在对方诱导下,该学生使用家长的身份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宝密码进行转账,被骗取三万余元。
12月6日,一名学生在玩元梦之星时,通过诈骗网站领取所谓“免费游戏道具”,随后一名自称“网警”的人通过视频聊天出示警官证,以未成年人需要罚款为由,诱使学生向其账户转账近万元。
骗子的套路
诈骗分子主要利用以下几种手法:
解除防沉迷系统:骗子声称可以解除游戏时间限制,诱使未成年人使用家长信息进行转账。
免费游戏道具:通过虚假网站或社交软件,以赠送皮肤、装备等为诱饵,骗取个人信息或钱财。
冒充官方人员:伪装成游戏客服或网警,以账号异常、需要罚款等理由实施诈骗。
虚假交易:在游戏交易平台发布低价出售账号或道具的信息,诱使玩家线下交易。
如何防范游戏诈骗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家长要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信息,不要轻易透露给他人。
使用正规平台交易:避免线下直接交易,选择官方或知名第三方平台进行游戏账号和道具交易。
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
设置支付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功能,为支付宝、微信等设置支付密码。
及时举报可疑行为:发现被骗后立即向平台举报或报警,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培养健康游戏习惯: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避免过度沉迷。
家长和学校的责任
加强监管: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上网行为,限制使用手机和电脑的时间。
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防范意识。
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孩子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不要因为害怕被责备而隐瞒。
设置安全防护:在设备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检查,防止病毒或恶意软件入侵。
警方提醒,寒假期间是涉学生诈骗的高发期,广大家长和学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链接,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欢乐和平安中度过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