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启用无人机巡逻,智慧交通开启“空地立体化”新模式
深圳地铁启用无人机巡逻,智慧交通开启“空地立体化”新模式
深圳地铁率先启用“空中安全员”,无人机巡逻效率提升6倍
近日,深圳地铁正式启用无人机巡逻系统,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插上“科技翅膀”。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巡查效率,更为智慧城市建设开辟了新路径。
“空中巡检员”让违法施工无处遁形
每天清晨,随着倒计时结束,数十台无人机从深圳地铁各车辆段腾空而起,开始执行日常巡查任务。在地铁16号线车辆段,5台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自动调整飞行姿态和云台角度,同时将巡航抓拍的图片和视频实时回传至后台。通过AI识别比对分析,系统能够自动发现疑似违法建设线索,并生成工单推送给属地单位进行核查。
“一台无人机一天可监测地铁安保区约42平方公里,巡查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查模式提高6倍以上。”深圳地铁运管办工作人员表示,无人机的空中航拍让隐蔽性较强的违法施工行为无处遁形,实现了从源头上的有效遏制。
“空地立体化”巡检新模式
目前,深铁集团已设置5座无人机机场,具备自动放飞、自动收纳、自动充电等功能,24小时随时待命。通过“无人机飞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在PC端实现一键操作,包括无人机的起飞降落、飞行轨迹设定、线路任务规划等。不仅如此,无人机抓拍到的问题还可以依托增强定位技术,精准定位问题地点并推送工单至属地单位整改,实现“智能航飞—自动发现—线索推送—处置监督”的闭环管理。
创新技术引领智慧巡检
深圳地铁的无人机巡逻系统集成了多项前沿技术。AI视觉识别和AR场景融合功能,让无人机能够智能识别各类安全隐患;中低空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为轨道交通重大工程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数据;而无人机遥感巡查和物联网监测技术的结合,则实现了对在建工地和地铁高架线段的全天候监控。
低空经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深铁集团借助60台“空中安全员”巡弋蓝天,不仅在安全保障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为深圳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无人机巡逻已覆盖区域面积400余平方公里,勘察测绘项目近百个,空中巡检在建工地35个。
其他城市跟进,智慧交通前景广阔
南京地铁也已开始尝试将无人机应用于保护区巡查,虽然具体细节尚未披露,但这一趋势表明,无人机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正在快速普及。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无人机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地铁此次创新实践,不仅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更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无人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安全开辟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