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石友三在河北河南的“倒戈”之路
揭秘石友三在河北河南的“倒戈”之路
石友三,这位被称为“倒戈将军”的历史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频繁叛变,曾在河北和河南地区多次与日伪军勾结,对抗八路军。他的行为不仅暴露了个人的反复无常,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复杂局势。
石友三的势力范围
石友三在中原大战后割据邢台,以邢台为中心,控制周边多个县份,势力延伸至河北南部及河南北部30余县。他自行委派县长并筹措军饷,拥兵6.4万,包括甲种师二师、乙种师四师、骑兵一旅及特务团、炮兵团等,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石友三的反复无常
石友三曾三次投靠冯玉祥又背叛,还曾投靠张学良和蒋介石。在抗日战争初期,石友三一度表示愿意合作抗日。七七事变后,石友三任国民党军第181师师长。不久该师扩成为69军,下辖181 师和高树勋新编第6师,石任军长兼181师师长。石部先驻豫北,后到鲁南沂蒙山区。在此前后,张友渔、张克威、袁也烈、赵灌华、于克、王酒天、陈壮酞、孙湘等同志到石部工作,张友渔任69军政治部部长,张克威任学兵大队队长。石部的学兵队是在我们建议下成立的,后改称教导总队。石友三兼总队长,康博缨任副总队长,吸收北平、天津、济南、西安、东北等地的一些爱国青年参加,学员受教后派到石部基层做政治工作。
与日伪军的勾结
1939年底,石友三部在冀南地区多次围攻八路军。1940年,石友三部与日军配合,对抗八路军。蒋介石为了笼络石友三,加强华北的反共力量,提升他为第10军团军团长兼69军军长,并应国民党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的请求,于1938年底调石部到了冀南。随石友三从鲁南来冀南的有181师、暂编第3师、特务旅等部队共一万余人。石到冀南初期,因立足未稳,表示愿意同我合作抗日。我们对石继续采取联合的方针杨秀峰、宋任穷等多次到石处看望他,耐心地对其做工作,希望他真诚抗日,不搞磨擦,我们对石在政治上积极争取,物资竭力相助。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我们尽量给石部以照顾和优待。八路军战士吃小米,省下白面给石军吃;八路军缺衣少穿,还帮助石军解决棉衣等。可以说,我们对石做到了仁至义尽。
八路军的反击
八路军在程子华、宋任穷等指挥下,三次反击石友三部,歼敌1.5万余人。1938 年十月武汉失守后,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诱降和英、美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1939年一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后,即在全国各地挑起反共摩擦,制造流血惨案。十一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并发出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密令。继十二月胡宗南部进犯陕甘宁边区、阎锡山部进攻晋西的山西新军和八路军之后,国民党军第39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部,于1939年底、1940年初,在冀南的南宫等地,先后将八路军两个连又一个排包围缴械。旋又围攻东进纵队第3团及清江、清河县大队等部。之后,石勾结日军,并联合其他顽军,对我冀南等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猖狂进攻。为粉碎石友三的进攻,1940年二月至十一月,我冀中、冀南和冀鲁豫等军区的部队,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及129师的命令,在冀中军区政治委员程子华、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等统一指挥下,先后对石部进行三次反击,歼敌1.5万余人,取得了讨石斗争的重大胜利。
石友三的“倒戈”之路,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反复无常,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军阀混战、国共摩擦、日伪勾结的复杂局面。他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军队的土崩瓦解,成为历史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