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宫女的胡风时尚揭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19: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宫女的胡风时尚揭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朝代之一,其服饰文化深受胡服影响。特别是在盛唐时期,胡服以其独特的风格受到宫女的喜爱,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宽大衣裙,还带来了新的审美观念。通过分析唐朝仕女画作,我们可以看到宫女们如何将胡服元素融入日常服饰,展现当时的时尚潮流。这些服饰变化不仅反映了文化交流的繁荣,也是唐朝开放包容精神的具体体现。

01

胡服的流行与特点

唐朝的服饰文化是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重要体现。在《梦溪笔谈》中,沈括明确指出中国自北齐以来一直沿用胡服,但唐代在承袭北朝胡服的基础上,逐渐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唐代服饰主要分为翻领胡服和装饰丰富的衣裙两大类。

翻领胡服是其中一种独具特色的胡化衣裙,主要受到西域胡人的影响。这种服饰具有独特的翻领设计,窄袖、绯绿、小蛮靴等元素成为其基本特征。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的着装便是这种胡化风格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当时男子日常服饰的多样性。

圆领袍衫,作为唐代男子的日常穿着,既延续了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又在领口处加入翻领的元素,使得整体造型更具时尚感。

与此同时,唐代女子对胡服的喜爱进一步推动了时尚的发展。开元、天宝时期,胡服成为女子装束的主流,崇尚胡服之风达到巅峰。无论是宫廷中的贵女还是平民百姓,都纷纷效仿这一时尚潮流。而胡服的设计不仅在审美上有独特之处,窄袖、收腰的设计更使其具备了实用性。

与传统礼法不同,胡服不分尊卑,贵妇与平民同样穿戴,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模仿。

02

宫女服饰的演变

洛阳是唐朝第二大城市,称为“东都”。它地处中原,夹洛水而成,“河山拱戴”,是当时天下水运与陆路交通的枢纽。当时的外来旅客走水路抵达长安之前,会首先经过洛阳。唐代虽然一直以长安为首都,但没有一个皇帝能忽视洛阳作为东都的重要性,移居洛阳办公的皇帝不在少数,尤其是武则天。在她独自执政的22年当中,有20年住在洛阳,这位女皇帝主导的唐朝,服饰流行中非常鲜明的一个特点要数“自由奔放”。

武则天出生于公元624年,14岁入宫时,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第11年,她被封为“才人”,品阶不高,大概率穿得比宫女好不了太多。初唐时期,唐代女性还没来得及推出自己的风格,隋朝遗留的装束特点仍然大行其道。普通宫女大概率会穿窄袖衫,只微微露出一截脖子。不过,贵族在典礼上依然会穿宽松的传统衣冠。

到了武周时期,露肤度开始增加,流行起了“袒领装”。这种弧领上衣胸口挖得极低,有的甚至是深V。有学者说,他们做研究时会被吓到,心想这怎么穿出门,有些甚至干脆就是“交领开襟”,与今天低胸晚礼服的暴露程度相当。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壁画,给人的感受也是,唐代之开放,原来能到这个程度?

永泰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李显之女,她的墓室墙有八幅壁画,其中引发讨论最多的就是那张“九人宫女壁画”,能明显看到武周时期宫女们的穿着喜好。虽然交领与圆领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领口很低,而且从她们的优雅神态可以看出,她们对此感觉很好,很自信。服饰史与工艺美术学者陈诗宇告诉我,“二圣临朝”时期,宫廷女性穿着还相对保守,等到武则天独自当权,政治舞台上又活跃着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长乐公主这样的女性人物,贵族女性能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一种“无所顾忌”的氛围。

想象武则天刚入宫时,十四五岁,出门还需要戴一种叫作“幂离”的长面罩,遮蔽全身。到了高宗时期改戴“帷帽”,帽子下面的薄纱变短。再到武则天临朝,别说以帽遮蔽身体了,女性变得相当率性自如,诗里写她们干脆“粉胸半掩疑晴雪”,和“长留白雪占胸前”。

这个时期的女装是非常好看的。比如间色裙,称得上是经久不衰的时尚单品。蓝白相间,或红绿相间,用色都挺大胆。裙腰很高,要束到胸上,距离衫子的领口差不了太多,再加上竖条纹在视觉上带来的延伸感,整个装扮给人的感觉是颀长,而且很显活泼。这种裙子在唐初时期的壁画中很常见,中唐与盛唐还有延续。虽然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基本只能窥见贵族女性及其侍女的打扮,但研究者还是可以比较自信地说,一件上衫、一条间色裙,也是唐代普通人家的女性最常见的穿搭。

武周时期有段时间,束腰转移到了胸下,特别是流行低胸上衫的时期。颜色艳丽的红裙也开始流行,在洛阳博物馆的“华夏衣冠-时裳武则天”展里,陈诗宇还复原了一条吊带裙,参考的是陕西礼泉昭陵段简璧墓的仕女壁画。

这些样式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裙子,还会被唐代女性叠穿。比如间色裙穿在红裙内,或者红裙内穿条纹袴裤。也有的会在长裙之外,再穿一条短裙,这种短裙照例还是系在胸口,但可以看到,材质明显地变华丽了,最好是有条织锦边,为整套装束再添一层明艳艳的装饰。要是再高调一些,上衫外还可以再套一件半臂。从最简单的衫裙两件套,到繁复一些的五件套(衫、半臂、长裙、短裙、帔帛),可以窥见的是家庭财力。不过,无论是两件套还是五件套,都体现了唐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尚的把握。

03

胡服的影响与意义

胡服的流行与唐朝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唐朝近300年,不仅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疆域拓展也蔚为壮观,国际大都会长安更是有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包容的多民族国家里,唐代人正是感受到宽松与自由,才创造出如此多样且多变的服饰时尚。

胡服的流行也反映了唐朝文化的多元融合。由于唐朝与胡人交往频繁,胡服在当时也影响着唐人的服饰,翻领窄袖的长或短袍,以及上衣下裤的袴褶服都是唐代常见的男士服饰,不但平民百姓爱穿,连唐太宗也曾下令百官在朔望日上朝时都要穿袴褶服。

女性着胡服是否就意味着开放?或者只是一种令人心向往之、势不可挡的时尚?我们暂不能武断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穿胡服后活动更方便,中原妇女一但穿过胡服,就爱不释手。之后的宋朝虽饱受外侮,胡服之风却未成绝唱。它是那么地舒适,因此肆意地流行着,全然无视家仇国恨。即便宋徽宗专门立法禁止,“诏令禁止女子穿胡服”,但这种服饰风格依然在民间盛行。

唐朝宫女的胡服时尚,不仅体现了服饰文化的变迁,更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这种服饰文化的繁荣,展现了唐朝作为世界性帝国的自信与多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