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国高血压指南「心」推荐!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方案循证溯源
2024 中国高血压指南「心」推荐!比索洛尔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方案循证溯源
时隔 6 年,期待已久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正式发表。新版指南在 2018 年版的基础上,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理念、药物选择等内容都提出了新的建议。其中,β 受体阻滞剂及其联合方案的推荐意见更新备受关注。
《指南》对 β 受体阻滞剂及其联用方案的推荐意见更新
《指南》对于 β 受体阻滞剂及其联合方案的推荐意见的更新,具体内容包括:
- 更新了常用的单片复方制剂列表,新增了部分药物选择(表 1),富马酸比索洛尔 5 mg/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目前唯一在中国上市的原研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钙通道阻滞剂的长效单片复方制剂,也首次被写入中国高血压指南。
图 2. 比索洛尔和其他β受体阻滞剂对血压、心率降幅的影响对比
- 与 2018 版相比,新版《指南》根据现有证据,将联合治疗方案的推荐级别进行了分类(表 2),其中,C + A,A + D,C + D,C + B 均为「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其推荐等级优于「可以考虑使用/不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指南》指出:二氢吡啶类 CCB 具有扩张血管和轻度增加心率的作用,可抵消 β 受体阻滞剂收缩血管和减慢心率的作用。两药联合可使不良反应减轻。
图 3. 比索洛尔和氨氯地平具有协同降压、增强心脏保护的作用机制
立足循证,比索洛尔氨氯地平 SPC 可为高血压患者带来哪些获益?
比索洛尔较其他降压治疗具有更优的心率控制疗效
既往研究证实,β 受体阻滞剂在改善心率方面的效果优于 ACEI(−9.859 bpm,−11.752 至 −7.969,p < 0.001)。另有一项 2021 年发表的 meta 分析显示,比索洛尔较其他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在血压和心率降幅上更优(图 2)。
「B + C」方案有效改善缺血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对于高血压伴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比索洛尔氨氯地平片可有效减少 54.8% 的缺血发作次数。另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回顾性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与其他双药联合方案相比,B + C 方案可使降低 MACE(主要心血管事件,定义为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心衰或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风险显著降低 15%(P< 0.001),其中非致死性卒中风险显著降低 11%(P= 0.018),非致死性心衰风险显著降低 26%(P< 0.001)(表3)。
相较于自由联合,比索洛尔氨氯地平 SPC 进一步优化血压控制,安全性良好、依从性高
一项纳入 10,532 例高血压患者的多中心、非干预性研究显示,从比索洛尔 + 氨氯地平自由联合切换至 SPC,可进一步降低血压,6 个月时 SBP 均值较基线降低 16.4 mmHg(130.9 mmHg vs 147.3 mmHg),82% 的患者 SBP 得到了临床相关的改善。而在整个随访期间,仅 70 例患者报告 89 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0.7%;依从性良好率(服药数量占处方数量 > 76%)高达 98.1%。
追本溯源,比索洛尔氨氯地平 SPC 的获益从何而来?
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靶向参与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降低血压、心率,调节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氨氯地平则可扩张外周动脉,舒张血管。二者通过作用于 SNS、RAAS 和外周动脉血管三个主要系统,协同降压的同时有效控制心率,减少不良反应,为伴有长期精神紧张,心率增快等交感兴奋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合并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风险的高血压患者更好的保护(图 3)。
总结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进行了重大更新,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药物选择,并对个体化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版指南中,β 受体阻滞剂及其联合方案的重要性也值得关注:富马酸比索洛尔 5 mg/苯磺酸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SPC)作为常用药物之一首次被写入指南,「B + C」方案被列为「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此外,指南新增的「心率管理」章节也强调了长效 β1 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患者心率控制方面的首选地位。
比索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 SPC 通过 B + C 方案联合协同降压,并可有效控制心率、减少缺血事件发作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时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为个体化的降压治疗带来更多选择,提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