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张表了解中国古代婴儿的礼俗(报喜、洗三、满月、命名、抓周)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05: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张表了解中国古代婴儿的礼俗(报喜、洗三、满月、命名、抓周)

婴儿诞生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礼俗中,从出生到周岁有一系列的风俗礼仪。

一、报喜

生育子女被称为“添喜”,而新生儿的降生则需要女婿前往岳父母家通报,这一过程称为“报喜”。报喜的方式因地域而异,例如在浙江地区,生男孩时会用红纸包一支毛笔,生女孩则附上一条花手帕。有些地方会分别送公鸡或母鸡,而在陕西渭南地区,则是带一壶酒,生男孩时酒壶上拴红绳,生女孩时拴红绸。还有的地方,女婿会带伞去岳父家,伞放在中堂桌上表示生男孩,置于大门背后则表示生女孩。大多数地区在报喜时会送上煮熟并染成红色的鸡蛋,生男孩时蛋为双数,生女孩时为单数。岳父母收下“喜蛋”后会加倍送还,女婿再将这些“喜蛋”分送亲友。

二、洗三朝

“洗三朝”是婴儿出生后三天的一项重要礼俗,亲友们会聚集一堂为新生儿洗身,意在洗净秽污,使其洁白入世,同时也寓意着增长小儿胆量,增进健康。

这一礼俗自唐代起就已盛行,在北京地区,“洗三”当天,会请接生婆到家,款待之后,家人在产房外厅供上多位神祇。产妇炕头供“床公床母”像(床公喜茶,床母喜酒),上香叩头后,将用槐条、艾叶整过的水倒入钢盆摆上炕,旁边放凉水一碗和染上红色的各种果品,以及肥皂、矾、胭脂、糖、白布、秤权和锁等。家人亲友按长幼依次往盆中添水、果品和铜钱,称为“添盆”。

接生婆在旁唱祝词,如添水时唱“长流水,聪明伶俐”,扔果时唱“早儿立子”、“桂元桂元,连中三元”等。添盆完毕后,由接生婆洗小儿,小儿哭称为“响盆”。洗时还边洗边念祝词,如“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等。最后,点着艾叶球儿,用生姜片作托,在婴儿脑门上灸一下,再将肚脐处敷以烧过的明矾末。梳头打扮时也有祝词,如“三梳子,两拢子,长大戴个红顶子”等。此外,还有用鸡蛋滚婴儿脸,用葱打三下(聪明伶俐),拿秤权和锁比划几下等礼俗,寓意小儿健康成长。

三、满月

满月时,头发型一般是在头顶留一小圆圈头发,其余剃光;也有的在脑后留一小块铜钱大的头发不剃,称“孝顺毛”。落下的胎发不能随便处置,有的地方习惯挂在堂屋高处,有的挂在床檐正中。落发后,还要设案祭神,给小儿穿戴一新,抱其走街串户,称为“兜喜神圈”。

四、命名

幼儿出生三个月或满月百日后,要由父亲为其命名,并举行命名仪式。命名当天,全家男女都要早早起来,沐浴更衣,准备饮食。母亲抱婴儿出房后,父亲执儿右手为其命名。然后将孩子交给保姆,保姆把名告诉诸妇诸母,再告诉管家,由管家告诉其他男人。接着,详细记下孩子诞生的日期,并转告闻史。命名的仪式表示家族及社会增加了一位新的成员,幼儿从此有了自己的称号。

所命之名,最初常体现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如天寿、天威、天泽等。后来多在名中含有长辈的祝愿,如祥子、福子、如意等。男子用名多为福、禄、寿、喜,富、贵、财、康,德、才、仁、文,士、杰、世、光等。女子用名则有一首《女子起名歌》很具代表性,如“凤莲巧女俊,媛娟娇妹嫌。玉兰桂花香,玲珊瑞珠珍。芙蓉莉芝萍,鸾凤春秋清。双姬娥妍娣,英芳芬翠芹。素梅淑慧敏,秀华惠月琴。彩霞云景红,美丽昭君贞。”此外,男孩子命名还要排辈分,即同辈堂兄弟的名字都要嵌一个相同的字,以明确长幼次序。

五、抓周

到了幼儿周岁时,父母为了预测其将来的志向及爱好,会举行“抓周”的礼俗。孩子满周岁时,为其沐浴、打扮,换上新衣服。然后在幼儿面前放置弓箭、纸笔、食品、珍宝、玩具等,若是女孩还要加上刀尺、针线。大人不加任何诱导,看幼儿抓取什么东西,以此预测其将来的贪廉愚智和兴趣爱好。当时称此项礼俗为“试儿”,抓周试儿并无科学道理,实为一种迷信礼俗,但在古代却被视为“小儿之盛礼”,广为流行。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