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弹:儿童身边的隐形杀手
水晶弹:儿童身边的隐形杀手
一颗小小的水晶弹,竟然差点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
2024年,在美国爱荷华州,一位名叫汉娜·里夫的妈妈发现14个月大的女儿莱蒂持续呕吐,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医生诊断,发现莱蒂的胃部出现阻塞,而罪魁祸首竟然是一颗小小的吸水珠。
这颗吸水珠是汉娜大女儿两年前玩过的玩具,当时散落在地板上,汉娜以为已经全部清理干净。没想到两年后,莱蒂在地毯上发现了这颗遗留的吸水珠,并误食了它。由于吸水珠吸水后密度与水类似,一般的X光难以找出位置,给诊断增加了难度。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医生成功取出了这颗险些致命的吸水珠。
这种看似无害的水晶弹(吸水珠),实际上是一种高吸水性聚合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酰胺。它在遇到水分后会迅速膨胀,体积可增大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这种特性虽然让它成为一种有趣的玩具,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已经发出警告:吸水珠吞食可致命。根据《美国急诊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从2021年到2022年,美国有8159名20岁以下患者的急诊就诊与吸水珠有关,其中46%的病例与吸水珠摄入有关。仅在汉娜一家所居住的美国爱荷华州,每个月就有5-15起因吸水珠而产生的求救电话,大部分都是因为儿童误吞了吸水珠。
尽管聚丙烯酰胺本身在常温下对人体无毒,但其物理特性使其具有很强的风险。当儿童误食后,它会在体内遇水膨胀,导致严重不适、呕吐、脱水、肠梗阻或危及生命的伤害,可能需要手术才能取出。而且由于其膨胀特性,很容易造成窒息或堵塞耳道、食道和肠胃。
为了应对这一安全隐患,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在美国,有议员提出了《埃丝特法案》,旨在禁止销售作为玩具的吸水珠,并在吸水珠的包装上贴上警告标签。部分国家已经开始限制或召回吸水珠玩具。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避免这类危险呢?
- 提高警惕:了解各类玩具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低龄儿童,要避免购买容易误食的玩具。
- 安全存放:如果家中有此类玩具,一定要妥善存放,避免散落在孩子容易接触到的地方。
- 密切观察:留意孩子是否有异常表现,如持续呕吐、腹痛等症状,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 教育引导: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哪些东西不能随便放入口中。
儿童安全无小事。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