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洲埠:珠海百年商埠的传奇与新生
香洲埠:珠海百年商埠的传奇与新生
2024年,是珠海香洲埠开埠115周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免征关税的自由贸易商埠,香洲埠见证了珠海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城市的沧桑巨变。
开埠:一个时代的开端
1909年4月23日,香洲埠正式开埠。这一年,清政府决定实施“新政”,在沿海地区开放六个港口。时任两广总督张人骏提议建立“六十年无税港”,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一批商人抓住机遇,发起了“香洲开埠”,选址在山场、吉大两乡交界处(即如今凤凰北一带)。
当时的香洲埠建设规模宏大,共建有一条20多米宽的马路、两座码头及上千间商铺。这里开辟了穗港澳航线,吸引了“中兴纺织公司”等大型商铺入驻,“协昌”“康正”“永利隆”等商号也在此开设分号。据记载,当时的香洲埠商贾云集,熙来攘往,一派繁华景象。
历史建筑:城市的记忆
漫步在今天的香洲埠历史文化街区,依然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街区内的建筑大多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新两合鱼栏和郭细记渔栏。
新两合鱼栏建于清宣统年间,是一座二层三开间建筑,占地面积194.25平方米。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部分为钢筋混凝土,装饰有西式拱形窗楣。与之相似的郭细记渔栏,也建于清宣统年间,为一座二层二开间骑楼式建筑,占地面积217.31平方米。建筑内设木阁楼,具有前廊后铺、柱廊相连、防雨遮阳的特点,装饰有宝瓶形陶制护栏、砖砌西式女儿墙和拱形窗楣及巴洛克风格圆窗。
除了这两处遗迹,香埠路沿线还保留着多处历史建筑。朝阳路的骑楼、会同村的清代民居、斗门镇的黄杨影剧院等,都见证了香洲埠的百年沧桑。
保护与开发: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2021年,香洲埠正式挂牌成为历史文化街区。珠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目前已将171处建筑纳入历史建筑名单。这些历史建筑按要求须开展挂牌建档、修缮维护、巡查管养和活化利用,以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
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香洲埠也在谋求新的发展。近年来,珠海市大力推进传统街区改造,将香洲埠定位为“城市原点”。改造后的香洲埠将与北山、南屏村等特色街区一起,成为珠海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高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香洲埠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珠海市提出要将香洲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推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未来的香洲埠,将以“产城人”协同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里将建设成为珠海的区域消费中心,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来此创业发展。同时,香洲埠还将依托情侣路、前山河等资源,发展浪漫经济新业态,提升城市活力。
115年后的今天,香洲埠正以全新的姿态,续写珠海这座城市的传奇。它不仅是珠海的发源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一个充满活力的新香洲埠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