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新书推荐:从杜甫诗歌到精神医学,多领域新作来袭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34: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新书推荐:从杜甫诗歌到精神医学,多领域新作来袭

2024年,一批新书陆续出版,涵盖文学、历史、医学、摄影等多个领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们独特的视角和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以下是其中几本值得关注的新书。

当你认真读杜甫的诗时,才能意识到他对 “伟大 ”是多么不屑一顾

The Life of Tu Fu
作者: Eliot Weinberger
出版社: New Directions
出版年: 2024-04
定价:148.00元
方所广州/成都/北京店有售

曾写过《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的艾略特·温伯格这次带我们走进杜甫的心灵。The Life of Tu Fu由58篇对杜甫诗歌的沉思组成,温伯格说,当你认真读杜甫的诗时,才能意识到杜甫对 “伟大 ”是多么不屑一顾,这位中国诗人的世界是由小事组成的,邻居送的一篮子樱桃、寺庙断墙上长出的一层蘑菇、翠鸟的羽毛在旧河船上飘荡、床下的流浪蟋蟀比外面的声音大得多。杜甫以真正的禅宗方式记录周围世界的细节,对杜甫来说,诗歌关乎生死,世界的碎片可以通过诗歌这个镜头,像通过万花筒一样,刹那间排列成有意义的图案。

乡墅中的居止

作者:[德]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译者: 闵志荣
出版社: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年: 2024-05
定价: 58.00元
方所广州/成都/青岛/西安/三亚/北京店有售

在德国长大的塞巴尔德发现自己很难像英美批评家那样,把文学仅仅当作审美愉悦的源泉。塞巴尔德在这部散文集中思考与讲述了他最为珍视的六位创作者,他们是作家约翰·彼得·黑贝尔、让–雅克·卢梭、爱德华·默里克、戈特弗里德·凯勒、罗伯特·瓦尔泽,以及画家扬·彼得·特里普。塞巴尔德不太关心作家对他的意义,而更关心他们可能象征或代表什么,他从卢梭被誉为“现代自传的发明者”去勾勒阿尔卑斯文学的另一种传统,审视了德国历史动力在作家作品中的体现方式。

伊甸之东

作者: [美]约翰·斯坦贝克
译者: 王一凡
出版社: 浦睿|湖南文艺
出版年: 2024-05
定价: 148.00元
方所广州/成都/青岛/西安/北京店有售

故事取材于《圣经》中该隐与亚伯的故事,可以说是这个臭名昭著故事的翻版。在小说中,查尔斯(斯坦贝克笔下的该隐)一生都在努力取悦父亲,但亚当(斯坦贝克笔下的亚伯)却总是得到更多的爱。这里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该隐曾经是个怪物,还是因为上帝的严厉斥责而变成了怪物?该隐为什么会因为付出了他的部分生计而受到责罚,而这与亚伯所做的是一样的。正如斯坦贝克所解释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生来就是邪恶的,是变成邪恶的,不能把复杂的、有知觉的、任性的生命强行塞进黑白分明的道德框框里,并指望他们能够适应。

我能帮上什么忙?

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的现场医疗记录
作者:[加]戴维·戈德布鲁姆,[加]皮尔·布莱登
译者:廖伟翔
出版社:万镜丨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4
定价:68.00元
方所广州/成都/青岛/西安/北京店有售

当病魔不在肉体而是在精神上徘徊,医者和病患需要面对什么?
大半个世纪以来,精神医学以快速发展的姿态应对着层出不穷的疾病难题,但同时也承受着社会日益增加的疑虑。精神科医生及其工作也容易被误解,从度化世人的贤者般角色,到科学狂人的冷面无情,各种文艺创作留下的形象总是挥之不去。然而,抛开偏见,精神医学-精神科医生就如同精神疾病-精神病患之一体两面,当我们想要了解“人”是什么,这一体两面是不可或缺的切入点。
本书来自于加拿大的资深精神科医生戴维·戈德布鲁姆的一线工作,他将数月以来与特定病人接触、诊断、治疗的过程浓缩在一周的叙事范围内,写成这份关于精神科的医疗记录。从当今精神科如何工作,到如何理解精神疾病、理解病人的处境,如何治疗、影响如何,书中均有扎实的描述和解释。同时,本书也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对精神疾病、医患关系、伦理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皆一一通过案例阐述。其思虑之重,目光之广,能够为我们扫除迷雾,走到医学与人文、科学与同情深度交汇的领域。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作者: 葛兆光主编
出版社: 理想国|云南人民
出版年: 2024-04
定价: 398.00元
方所广州/成都/青岛/西安/北京店有售

葛兆光教授说,所谓全球史本身,首先是“去中心化”的一个写作。过去我们讲历史最主要的目的是叙述民族国家的历史,建立民族国家的认同,然而,历史学的另一个理想,就是告诉人们,人类是互相联系的,共享一个地球,你应该有世界公民的意识,这就是全球史的意义。《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由历史学者葛兆光教授主编,邀请二十余位对各个领域有着深刻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用深入浅出的讲述方式,从中国视角出发,将历史上一个个散落的故事串联起来,重新看待互相联系、彼此交融的人类文明。

制造亚洲

作者: 宋念申
出版社: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年: 2024-05
定价: 79.00元
方所广州/成都/青岛/西安/三亚/北京店有售

现代世界形成的重要契机之一,是西欧“寻路亚洲”的冲动,并经由“地理大发现”开启早期的全球化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与非欧世界共同创制出今日习以为常的空间知识和空间感。亚洲,作为一个承载历史的地理单位,被赋予时间性和空间性,这本身就是人为制造的观念。作者以地图为素材,展示有关“亚洲”的地理知识是如何被本土以及欧洲的地图学家们制造、重塑、相互影响并传播的,并利用地图上承载的历史信息,来讨论我们关于地球空间的知识演变,从而反思“现代”的含义。

重组与突破

作者:黄奇帆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4-04
定价:88.00元
方所广州/成都/青岛/西安/北京店有售

重组是一种方法论,它代表着边界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利益分配、结构调整、管理政策调整等面对现实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重组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无论在工作中面对组织架构、工作项目、业务流程,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大小问题,重组思维有助于我们跳出窠臼、全盘了解事物、找到问题所在。
黄奇帆在《重组与突破》中讲述了他自2001年就任重庆市副市长起,在工作期间经历的各种案例。在一个地理和空间结构奇特的城市,在一段基础发展相对贫弱、遗留问题堆积但发展机遇不可错失的时期,每逢难题,“以重组求突破”的思维与实践都在他工作中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对于读者而言,人生的资源、知识、经验会随着年岁叠加,如何把这些宝贵的财富转化为观察、思考和实战的利器,如何达到“知行合一”,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都需要了解和掌握重组这关键一环。

謊言的哲學

作者: 拉斯·史文德森
译者: 黃煜文
出版社: 木馬
出版年: 2024-02
定价:123.00元
方所广州/成都/北京店有售

日常中总有大大小小的谎言,而诈骗、假新闻和另类事实也渗透到我们每天接收的资讯流中,虚实交杂的社会互动令人感到不安。挪威知名当代哲学家拉斯·史文德森全面性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谎言,从自欺、对朋友说谎、对陌生人说谎,到政治谎言,以哲学伦理为基础,探究善意的谎言是否为必要之恶、信任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并从柏拉图的“高贵谎言”理论到前美国总统川普的“巨大谎言”,权衡政治谎言中的吊诡之处,提供多重面向的思考。

George Hoyningen-Huene:

Photography, Fashion, Film

作者:Susanna Brown, The George Hoyningen-Huene Estate Archives
出版社:Thames & Hudson
出版时间:2024-03
定价:820.00元
方所广州店/北京店有售

George Hoyningen-Huene(1900-1968)被公认为时尚摄影的先驱,他巧妙地融合了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创作出不少别致、引人注目的肖像作品。
Huene是最早捕捉巴黎高定时装公司风格的人之一,包括Chanel、Balenciaga和珠宝商Cartier。他曾任职于法国版Vogue和Harper’s Bazaar,1946年导演George Cukor说服Huene去好莱坞工作,由此开启了他的第二职业——电影色彩协调员。Huene与Cukor合作了多部影片,虽说Huene被授予的是色彩协调员的头衔,但实际上他精致的风格、品味和他对艺术和美的欣赏对整个拍摄过程都产生了影响。
本书是近四十年来第一部关于Huene的出版物,共分为八个章节,不仅收录了Huene的经典作品,还有来自时尚、电影和摄影领域的特约专家提供文本支持。书中的名字和面孔定义了我们对20世纪风格、魅力和优雅的看法,它让我们想起了Huene在摄影大师中的地位。





Liu Xiaodong: Shaanbei

作者:Liu Xiaodong, Hou Hanru, Xiaoyu Weng, Barry Schwabsky
出版社:Lisson Gallery
出版时间:2024-05
定价:535.00元
方所广州/成都/北京店有售

Liu Xiaodong: Shaanbei为纽约里森画廊举办的同名展览画册,记录了刘小东最新作品系列——这是艺术家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对个人意义最重大的项目之一。
学生时期刘小东便经常前往陕北地区写生,他在那里写日记、画素描,记录下上世纪80年代延安周围山区及农村的风景。2018年,刘小东重返陕北,这标志着他重新审视自己绘画创作的基础,并开始观察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在 Shaanbei(陕北)系列中,刘小东描绘的对象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年轻人、成年人和怀旧的老人。他以其传统的观察风格和对细节的关注,捕捉了推动未来发展的新一代人的经历。
刘小东曾表示,“我唯一的目标就是直面人们,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他沉浸式的个人和集体肖像画创作方法,使作品极具参与性和表演性,作品的规模与电影制作相得益彰。书中除却收录新系列的绘画作品外,还包含安大略美术馆策展人翁笑雨、罗马MAXXI策展人兼前艺术总监侯瀚如以及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和诗人Barry Schwabsky的学术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2024年新书推荐:从杜甫诗歌到精神医学,多领域新作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