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超龄劳动者工伤赔偿:从个案突破到制度完善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35: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龄劳动者工伤赔偿:从个案突破到制度完善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用人单位招用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应当保障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工伤保障等基本权益。这一决定填补了我国在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空白,标志着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进入新阶段。

从个案突破到制度完善

2018年3月,年满60周岁的老贾在浙江嘉善某建设公司工地工作时,因电动三轮车翻车造成左胸多发性肋骨骨折。由于属于超龄用工,该公司仅赔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老贾申请工伤认定时,又因无法提供工伤保险参保证明而被不予受理。法院一审也认为行政机关的不予受理决定合法有据,驳回了老贾的诉讼请求。

在维权无望之际,老贾向浙江省嘉善县检察院提交了监督申请。该院行政检察部门负责人仲琴审查发现,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超龄劳动者是否可以认定为工伤。通过查阅相关法规,仲琴发现2014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筑项目应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而最高人民法院也有相关答复支持超龄务工农民的工伤认定。最终,嘉善县检察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法院采纳后启动再审程序。经过多方协商,老贾获得了近3万元的全额补偿。

这一案例不仅为老贾讨回了应得的赔偿,更为超龄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司法实践参考。随后,浙江省检察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帮助3万余名农民工落实工伤保险待遇。

政策突破:从地方试点到国家立法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超龄劳动者群体日益庞大。据统计,2020年我国老年就业人口超过6600万人,占全部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超龄劳动者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长期处于“真空地带”,工伤赔偿问题尤为突出。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范围,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之前,各地已陆续开展相关探索。例如,浙江省和四川省都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不超过65周岁的大龄劳动者可以参加工伤保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也发布通知,支持超龄劳动者再就业。

仍待破解的难题

尽管政策层面取得突破,但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难点:

  1. 劳动关系认定:目前法律对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尚不明确。这导致在工伤认定、劳动报酬追索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2. 工伤保险参保:虽然政策允许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困难。一些用人单位出于成本考虑,不愿为超龄劳动者参保。

  3. 年龄歧视:在就业市场上,超龄劳动者往往面临年龄歧视,难以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

未来展望:构建适老化劳动保障体系

面对人口结构的变化,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

  1. 明确劳动关系认定:承认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只要体现劳动关系从属性,就应该享受相应权益保护。

  2. 建立差异化保障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劳动者在不同劳动阶段的情况,提供差异化的劳动权益保障。

  3.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简化参保流程,降低用人单位参保成本,提高超龄劳动者的参保率。

  4. 消除年龄歧视: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让超龄劳动者获得应有的就业机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要真正实现超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工作中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