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 | 盂城驿业态升级打造邮驿文化新体验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46:1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 | 盂城驿业态升级打造邮驿文化新体验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有遗产点段28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密集。

在中国众多城市中,高邮是唯一一个以“邮”为名的城市,它承载了深厚的邮驿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秦王嬴政“筑高台,置邮亭”,高邮之称出于此。作为“东方邮都”,高邮最鲜明的文化符号就是位于南门大街东侧的盂城驿。这里,运河文化与邮驿文化交织融合,传承不息。

“盂城”实则是高邮的别称,源于北宋词人秦观对家乡的诗意描绘——“吾乡如覆盂”,形容高邮犹如一个倒扣的水盂。后人便以此为灵感,将高邮称为盂城,其驿站也得名“盂城驿”。

古代驿站是邮驿的重要载体,除了传递朝廷旨意和诏书,还肩负军情、民情及地方治安情报的传递重任。为了保障邮件的不间断传送,古人精心布局,十里设亭,五十里设驿。

明朝时期,驿传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增设了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等。京杭大运河沿线,一度建有七十二座驿站,其中盂城驿尤为著名,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如今是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水马驿站。

盂城驿紧邻运河,交通便利,其标志性建筑是一座三层的鼓楼,气势恢宏。驿站内部有供驿使休息的厅房、存放邮件的仓库、饲养马匹的马厩等。驿站周围还分布着粮行、商铺等,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生活区。

驿马奔驰、驿船穿梭,盂城驿曾一度繁华。据史书记载,其鼎盛时期拥有厅房两百多间、大小船只二十余艘、马匹六十余匹,以及众多马夫、水夫。然而,随着现代邮政的发展,盂城驿逐渐衰落,直至1913年被北洋政府裁撤。幸运的是,1985年文物普查时,盂城驿重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后经修缮成为“邮驿博物馆”。

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盂城驿作为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历经600多年的沧桑,盂城驿古风犹存,被誉为中国邮驿史上的“活化石”,对研究古代邮政、交通和水利史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历史和文物价值。

近年来,高邮市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邮驿文化,让这座古老驿站焕发新生。通过改建南门大街、升级业态,盂城驿及其周边风貌焕然一新。同时,以盂城驿为核心,运河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旅游活动和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022年,盂城驿更是入选了扬州“运河十二景”。为了进一步打造高邮的城市名片,当地决定实施盂城驿核心区提升工程。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利用光影、表演、展陈等形式,打造虚拟实景,再现高邮驿站的历史风貌,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如今的盂城驿,犹如一扇通往历史的时光之门,让人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那驿马飞驰、书信往来的岁月。漫步在明清时期高邮城最为繁华的南门大街,沿途的灯火璀璨,与“三把刀”的精湛技艺、界首茶干的香醇、高邮董糖的甜美、高邮咸鸭蛋的咸香,仿佛将高邮老城区的市井生活重现眼前。

拾级而上,登上鼓楼,向西眺望,京杭大运河横贯远方,镇国寺塔巍然耸立,高邮湖波光粼粼。向北望去,文游台静静伫立,那里曾是秦观、苏东坡等文人墨客挥洒才情、赋诗留墨之地。往东则是魁星阁与净土寺塔,两者交相辉映,诉说着高邮的古老传说与深厚文化。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高邮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