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佳教授解析2024 ASCO胆管癌最新疗法
方维佳教授解析2024 ASCO胆管癌最新疗法
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方维佳教授深入剖析了胆管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这一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胆管癌治疗现状与挑战
胆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足10%。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治疗药物及治疗策略的陆续推出为胆管癌治疗带来一线希望。随着对胆管癌分子机制理解的不断深入,更多肿瘤分子特征被不断发掘,其治疗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不仅为患者带来更多个性化治疗选择,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策略的探索开辟了新方向。
靶向治疗突破:培米替尼/佩米替尼
在靶向治疗方面,培米替尼/佩米替尼(Pemazyre/Pemigatinib)显示出对存在FGFR2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的显著疗效。对于这类患者,培米替尼/佩米替尼的单药治疗总缓解率可达36%,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8%,部分缓解率为33%。这意味着,在接受培米替尼/佩米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或改善。此外,疾病控制率高达82%,说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免疫治疗新进展
在免疫治疗方面,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胆道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III期临床试验TOPAZ-1研究的最新结果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将死亡风险降低26%。接受基于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的患者在三年内存活数量是接受单独化疗患者的两倍多(14.6% vs 6.9%)。
此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也在中国获批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道癌患者的一线治疗。KEYNOTE-966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治疗BTC可实现显著的临床OS获益。
精准医疗创新:3D胆管癌芯片技术
在精准医疗领域,上海四院的生物打印3D胆管癌芯片技术在央视《健康中国》栏目中亮相。该技术有望通过“一人一芯”的模式,为胆管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这些前沿研究为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展示了医学界的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应用,胆管癌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