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加强大龄劳动者健康保护,科学应对延迟退休
国家卫健委:加强大龄劳动者健康保护,科学应对延迟退休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表示,国家卫健委将加强大龄劳动者的健康保护工作,通过职业健康监测、科普宣传培训等方式,提升大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素养。此外,还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保障大龄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逐步实施,如何保障大龄劳动者的健康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健康住宅研究中心周迎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中国50岁以上人口的健康工作预期寿命(HWLE)仅为6.87年,这表明延迟退休需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健康工作预期寿命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男性平均为8.06年,女性为5.77年;企业劳动者明显高于农业劳动者;城市人口优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也表现出更长的健康工作预期寿命。这些差异提示我们,延迟退休政策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面对延迟退休带来的健康挑战,专家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健康管理:
营养补充: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例如,维生素D和钙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日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和1000-1200毫克的钙。此外,维生素B12、蛋白质粉等也是重要的营养补充选择。
健康生活方式:研究显示,不吸烟、不经常饮酒和定期运动可以显著延长健康工作预期寿命。男性可延长2.13年,女性可延长1.61年。因此,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持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慢性病管理:高血压、关节炎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对健康工作预期寿命影响较大。特别是农业劳动者和企业工作者在不同慢性病上的表现不同,需要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职业健康保护:对于体力劳动强度大的职业,需要特别关注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避免过度劳累。
延迟退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但必须建立在保障劳动者健康的基础上。国家卫健委提出加强大龄劳动者健康保护,正是体现了这一政策导向。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健康保障,确保延迟退休政策平稳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