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椿委员热议:失独老人养老难题怎么解?
陈椿委员热议:失独老人养老难题怎么解?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院长陈椿在两会上提出,失独家庭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亟待加强。这一提案引发了广泛热议。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失独老人数量庞大且逐年增加。以湖北恩施州为例,目前共有3329名失独者,其中农村居民占比高达79.24%。年龄分布上,50岁及以上的父母再生育概率极低,61岁及以上的失独老人更是占到总数的56.71%。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需要关怀和帮助的家庭。
陈椿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失独家庭在养老保障方面面临诸多困境。首先,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对失独家庭的保障地位界定过于笼统和模糊。其次,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民办机构则因高昂收费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此外,失独家庭普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更多精神关怀和心理疏导。
为此,陈椿委员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建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新增条款,明确失独家庭在养老保障方面的权利和待遇。同时,制定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社会保障的单行法规,涵盖养老金、医疗保障、心理健康支持等方面。
二是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扩大普惠型机构养老服务供给,通过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优化机构布局,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使更多老年人能够负担得起养老服务。
三是建立以经济扶助为基础,涵盖精神关怀和情感关怀的失独家庭心理扶助机制。加大经济扶持力度,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扶助标准。设立失独家庭养老专项扶助资金,定期提供经济援助。建立健全失独家庭信息库,精准推行帮扶项目。
陈椿委员的建议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专家指出,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例如,完善法律法规可以为失独家庭提供更明确的保障依据;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可以缓解当前供需失衡的状况;建立心理扶助机制则可以弥补现有服务的短板。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和美国的养老模式值得借鉴。日本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通过政府、企业和信息化平台的多方合作,实现了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美国的“PACE”模式则通过社区日间照护中心,为低收入失能老人提供全面护理服务。这些经验都为我国失独老人养老事业提供了有益参考。
失独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陈椿委员的提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期待这些建议能够得到重视和落实,为失独老人创造一个更加温暖、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