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生育政策调整下的社会新面貌:从人口结构到观念变迁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38: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生育政策调整下的社会新面貌:从人口结构到观念变迁

2023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悄然到来:全国人口总量开始出现负增长。这一变化,不仅标志着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折射出近年来生育政策调整的复杂影响。

01

从“单独二孩”到“三孩政策”:政策调整的演变

自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中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要调整。2021年,三孩政策正式实施,同时取消了社会抚养费等限制性措施,释放生育潜力的意图明显。然而,政策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数据显示,2013年新生儿中“二孩及以上”占比仅为30%,而到2019年这一比例已提高到59.5%。尽管二孩生育率显著提升,但总体出生人口数量仍在持续下滑。

02

人口结构之变:挑战与应对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主力育龄人口(20-34岁)占比的持续下降,成为影响生育率的关键因素。2000年至2022年间,这一比例从高位快速降至19.1%。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4%,标志着中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生育率,更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减少,养老和医疗资源需求激增,这些挑战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24年10月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生育服务、教育减负、住房支持等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旨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03

年轻人的选择:婚育观念变迁

在宁波开展的一项针对育龄群体的调查显示,57%的受访者希望在26-30岁之间结婚,但实际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数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婚姻不是人生必选项,这一观念的转变深刻影响着生育决策。

生育意愿的降低,反映了年轻一代面对的多重压力。绵阳市统计局的调查发现,86.4%的受访者将“生育养育成本高”列为影响生育意愿的首要原因。此外,职场歧视、托育服务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意愿。

04

未来之路:生育支持政策的完善方向

面对生育率持续走低的现实,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专家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 降低生育成本: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整合各种补贴形式,逐步提高补贴水平。同时,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公共化水平。

  2. 提升公共服务: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母婴健康、生殖健康和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加大对家庭婴幼儿照护支持和早期发展指导。

  3. 优化休假制度:制定产假、育儿假、陪护假、哺乳假等法规和管理办法,创造育儿友好的就业环境。

  4. 发展普惠托育:增加普惠性服务的战略性投入,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等多种模式发展。

  5. 减轻税收负担:提高个税抵扣力度,从提高抵扣的照护婴幼儿年龄和提高抵扣比例两方面着手。

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如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将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