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近60年后的回望:兰亭论辩与书法江湖的恩怨情仇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37:4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近60年后的回望:兰亭论辩与书法江湖的恩怨情仇

2024年2月29日,一场特殊的展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名为《回望“兰亭论辩”——高二适与新中国江苏书学文脉研究展》,展出的是近90件高二适先生的书法精品和相关文献。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展示,更是一次对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论辩的回顾。

01

一场震动书坛的论辩

时间回到196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传世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的真迹,而是隋代和尚智永的伪造。这一观点立即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面对郭沫若的质疑,时任南京大学教授的高二适站了出来。他撰写了一篇题为《〈兰亭序〉的真伪驳议》的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引用大量历史资料和法帖证据,力证《兰亭序》确为王羲之真迹。然而,这篇文章最初并未被《光明日报》采用。在章士钊先生的力荐下,毛泽东主席亲自过问此事,并指示将高二适的文章与郭沫若的观点同时发表,以促进学术争鸣。

02

高二适:一位学者的风骨

高二适(1903-1977),江苏泰县人,是20世纪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在兰亭论辩中,他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面对权威的质疑,高二适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学术判断。他引用了大量历史文献和书法证据,从多个角度论证《兰亭序》的真实性。他指出,《兰亭序》不仅符合王羲之的时代风格,还与其个人书风相吻合。即便《兰亭序》是后人临摹本,也极有可能源自王羲之原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高二适的这种不随人俯仰的学术精神,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正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先生在展览致辞中所说:“高二适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他的成就和人格高尚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的书法是以深厚的学问为基础的,他对书法史有深入的研究,并有所贡献。”

03

新的证据:《张暐妻许日光墓志》

就在兰亭论辩过去近60年后,一个新的考古发现似乎为这场争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2024年,河南洛阳出土了一件唐代墓志——《张暐妻许日光墓志》。这件墓志的书法风格与《兰亭序》惊人地相似,许多单字几乎如出一辙。这件墓志的出土,不仅展示了盛唐时期书者对《兰亭序》的取法传习,也从侧面证明了《兰亭序》在唐代的影响力。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这件墓志的出土,也再次验证了一个很有趣的‘史学观’——随着更多文物的出土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和历史观,甚至价值观都会不断的改变。”

04

兰亭论辩的当代启示

兰亭论辩虽然已经过去近60年,但它对当代书法研究和学术争鸣的启示意义却历久弥新。

这场论辩展现了学术研究中应有的严谨态度和求真精神。正如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明亮在展览致辞中所说:“高二适在论辩中展现的严谨治学精神和独立学术思考,对江苏书坛在近代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同时,兰亭论辩也体现了学术争鸣的重要性。毛泽东主席当年指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正是鼓励学术界通过争鸣来推动学术进步。这种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正是当代学术研究所需传承的宝贵精神。

如今,当我们站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厅里,面对高二适先生的书法精品和相关文献,不禁感慨万千。这场近60年前的兰亭论辩,不仅是一场关于书法真伪的争论,更是一次关于学术精神和求真态度的生动诠释。它告诉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唯有坚持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权威,才能推动学术进步。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学术研究所需传承的宝贵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