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追剧《繁花》,小心患上"电子失恋"
春节追剧《繁花》,小心患上"电子失恋"
春节假期,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宅在家里追着《繁花》《大江大河3》等热门剧集?当剧情终于走到了结局,你是否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每日固定时段的追剧小期待不复存在,内心怅然若失,忍不住反复回溯心爱的剧集片段,甚至忘记了追剧前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那么恭喜你,你正在经历一场"电子失恋"。别担心,这不是什么罕见的病症,而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什么是"电子失恋"?
"电子失恋"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时《想见你》《爱的迫降》等大热剧接连完结,让众多追剧的观众瞬间与剧集角色们说再见,心里一时间空落落的,就像陷入了失恋一样。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追剧族中,还可能发生在看完一本好书、通关一款游戏,甚至经历一场重大事件之后。
心理学专家指出,"电子失恋"的产生与个人的共情能力和投射效应密切相关。共情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容易陷入这种情绪,因为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并回应作品中的人物和情感。而投射效应则让人倾向于按照自己的特征去知晓和评价他人,导致在作品结束后难以抽离情感。
如何走出"电子失恋"?
虽然"电子失恋"听起来很"致郁",但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看完剧人就抑郁了。心理学研究指出,"电子失恋"是一种常见、健康的心理现象,它意味着你在阅读、观剧等活动中很专注、很享受,甚至情绪很兴奋、很激动。它会刺激你寻觅下一部优秀的作品,甚至激发你的创作欲。通常在几天或一周后就会有所缓解。
那么,如何优雅地走出"电子失恋"呢?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写观后感或参与讨论:通过写观后感、参与网络点评或创作同人内容,作为告别仪式的一部分。很多演员也会在拍摄或播完一部剧后分享杀青照片、自己写的人物小传及感悟,这些都是很好的参考。
寻找新的目标:努力寻找新的目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可以去追一部新的剧,看一本不一样的小说,或是回到现实生活中,完成一些之前想做却没能花时间做的事情。
制定新计划:重大经历后难以抽离的人,可以开始制定新的计划。比如办完婚礼后计划蜜月旅行,或者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
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可以搜索演员的采访、花絮、表情包等周边内容,但不要沉溺其中,适时回到现实生活。
保持理性:时刻提醒自己"故事是故事,角色是角色,而我们自己才是自己"。保持对他人的共情和理解,但不能让这些情绪过分打扰到自己的生活。
学会说再见
虽然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去搜寻周边内容,如演员的采访、花絮、表情包等。但还是建议大家逐渐从这个作品中走出来,回到现实生活,无论是休息,还是做其他感兴趣的事情。
无论与好作品分离的感觉有多不舍,我们还是要带着好作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与对好故事为我们造梦的感激之情,过好自己的人生。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电子失恋"时,不要慌张,这只是一个信号,提醒你该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就像剧中的角色一样,生活总要继续,而我们也要学会在现实中寻找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