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非遗数字化:智能技术的神奇魔法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16: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非遗数字化:智能技术的神奇魔法

当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遇上现代智能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让我们一起探索AI、VR/AR等智能技术如何为非遗保护插上科技翅膀,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1

AI:非遗传承的智能助手

在云南大学信息学院,一项名为“Mocap动作管家”的项目正在为非遗舞蹈传承插上科技翅膀。该项目通过动作捕捉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对民族舞蹈进行三维数字化记录和分析。这种创新方式不仅提高了非遗记录的精度和全面性,还通过与年轻人口味相符的形式,推广了这些特色舞蹈,增强了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AI技术不仅在记录和传承方面发挥作用,还能为非遗文化的创新注入新动力。以Adobe Sensei为代表的AI辅助设计工具,通过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深入分析和学习海量的非遗元素和图案,为设计师提供创作灵感。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模式识别,更重要的是其在理解和转化这些文化符号方面的潜力,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

此外,AI的数据分析能力为非遗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消费者喜好的洞察提供了有效工具。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大量消费者讨论和反馈,AI技术能够揭示非遗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市场趋势以及潜在需求。这种数据驱动的分析方法,不仅为非遗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提供了依据,也为市场定位和推广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02

VR/AR:让非遗“活”起来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为非遗的传播、展示和普及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形式。这些技术能够创建沉浸式的体验环境,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非遗文化的原生场景之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展示的吸引力和普及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在内蒙古展览馆,VR技术被用来展现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运动。通过打造三种沉浸式游戏场景、设计VR交互游戏机制,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这项传统运动的魅力。同样,海南黎族制陶非遗传统文化也借助VR技术得以生动展现。体验者只需戴上VR眼镜和数据手套,就能在虚拟世界中实时参与到制陶场景和制作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感官体验和感受。

AR技术则为传统戏曲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例如,在AR京剧实验短片《真假美猴王》中,当传统京剧表演融入了炫酷的AR粒子飞舞特效后,这些动作更加炫目和玄幻,大大增强了传统戏曲表演动作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

03

创新案例:让非遗触手可及

  • 秦淮灯会APP:作为金陵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秦淮花灯,是我国重要的非遗项目之一。秦淮灯会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灯彩信息资料进行收集与保存;通过App方式让使用者在了解灯彩具体含义和寓意的基础上观看制作花灯的过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秦淮灯彩文创产品定制化服务平台等。

  • 广彩瓷烧制技艺VR游戏:《广彩的秘密》是一款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广彩瓷烧制技艺科普类VR游戏。体验者通过与手柄的人机交互来与虚拟实景空间里的物体进行交互与反馈,从而感知广彩瓷烧制技艺相关内容。玩家需要完成寻找遗失的工具、配置广彩颜料并绘制烧制广彩作品、识别广彩瓷等任务才能顺利复兴广彩瓷烧制技艺。

  • 报恩寺琉璃塔AR互动:结合先进的AR技术,再现我国非遗文物—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的面貌并带AR互动体验者一一领略其背后的故事。体验者通过移动双手至屏幕相对应的法相位置可单独激活法相,激活后伴随文字及音频介绍被激活的法相,且法相会围绕拱门做绕场展示,并最终停留在拱门两侧。

智能技术的出现,为非遗保护插上了科技翅膀,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AI、VR/AR等技术,非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示方式,而是以更加立体、互动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非遗保护的效率,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非遗文化将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