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济宁京杭大运河:从污染治理到生态美景的华丽转身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34: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济宁京杭大运河:从污染治理到生态美景的华丽转身

京杭大运河,这条承载千年历史的黄金水道,在济宁段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济宁市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和有力措施,成功将这条曾经污染严重的航道,打造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成为“运河之都”的新名片。

01

从污染到新生:济宁运河的生态转型

20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济宁段运河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小码头无序布局等问题,导致部分河段水质一度恶化为劣V类,昔日“千顷芙蕖送我船”的美景不再。

面对这一状况,济宁市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了运河生态治理的新篇章。

02

科学规划:立法保障与智慧监管双管齐下

治理伊始,济宁市就确立了“高位谋划,长制久清”的方针。市人大先后出台《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为运河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同时,济宁市创新性地建立了智慧环保综合调度平台,实现了对2870家涉水污染源和110个河流断面的实时监控。通过“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的模式,确保了运河水环境监管的全覆盖。

03

综合施策:岸水共治与生态修复并举

在污染治理方面,济宁市实施了“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程。沿线5县区完成了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8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准Ⅳ类标准。创新的畜禽粪污“用—处—清”模式,使693家规模养殖场的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针对运河沿线的无序开发,济宁市清理取缔了323处小码头和装卸点,有效改善了运河沿线的环境秩序。

在生态修复方面,济宁市沿运河建成29处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和40余公里河流缓冲带。通过持续的增殖放流,年放流苗种达100余万尾,有效恢复了水生态系统。2022年,济宁市更是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04

生态红利:环境改善带动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带来了蓝天碧水,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如今的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水深保持在4米左右,2000吨级船舶可自由航行。2021年至2023年,运河干线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标准。更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三大港区集疏港量达4800余万吨,比2022年提升约12%,物流成本降低约20亿元。

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带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济宁市充分利用运河文化资源,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水浒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运河之都”的城市品牌。

05

经验启示:打造北方平原治水样本

济宁市的实践探索,为北方平原缺水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治水新模式。通过“岸水共治+水系连通+截蓄导用+生态修复”的系统治理路径,济宁市成功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生态修复的跨越,探索出了一条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路子。

如今,漫步在京杭大运河畔,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再次呈现在人们眼前。济宁市用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这座千年运河古城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